粗茎罗锅底
《中华本草》:粗茎罗锅底
拼音注音
Cū Jīnɡ Luó Guō Dǐ
别名
锣锅底、蛇莲、曲莲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异叶赤瓟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hladiantha hookeri C.B Clarke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,除去芦头及须根,洗净切块,晒干或微火烘干。本品易发霉、虫蛀,切忌受潮,夏、秋间应多翻晒。
原形态
攀缘草本。块根扁圆形,重可达数十斤,茎可长达2-4(-10)m,径达10mm,多分枝,近无毛。叶互生;叶柄纤细,长3-6cm,无毛或仅有微柔毛;叶片膜质,不分裂或一规则的2-3裂,卵形,长8-12cm,宽4-8cm,先端渐尖,基部心形,边缘微波状,有稀疏小齿,上面有白色疣状小点,无毛,下面近无毛。卷须纤细,单一,光滑无毛。雌雄异株;雄花序总状或与一单一,光滑无毛。雌雄异株;雄花序总状或与一单花并生,3-7(-12)朵花生于2-4cm长的花序轴上,无苞片,花序轴纤细,丝状,无毛;单生花的花梗长达2.5cm,生于花序的花梗长不及1cm;花萼筒宽钟形,长3-4mm,上部宽6-7mm,有稀疏的柔毛,裂片伸直,狭三角形,3脉,花冠黄色,裂片卵形,长1-1.2cm,宽0.5cm,外面光滑无毛,内面有乳突状突起,雄蕊5,花丝无毛;雌雄花单生,花梗丝状,长2-4cm,初时有微柔毛,老后变无毛,花萼、花冠同雄药,但较之秀大,药萼裂片长1cm,花冠裂片近2cm;子房纺锤形,长1-2cm,径-3cm,外面密被黄褐色柔毛,两端狭,花柱细,长4cm,先端分三叉,柱关膨大,肾形,长3mm。果实长圆形,长4-6cm,径2-3cm,两端稍圆,果皮光滑。种子阔卵形,长-7mm,宽5mm,基部钝圆,两面拱起,平滑。花果期4-6月。
性味
味苦;涩;性微寒;小毒
功能主治
健胃行气,解毒。主消化不良;脘腹胀痛;咽喉肿痛;咳嗽;泄痢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每次0.6-1.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翠鸟
- 飞天蜈蚣
- 冬凌草
- 飞蛾藤
- 滑背草鞋根
- 董棕粉
- 穿山龙
- 花榈木
- 飞来鹤
- 独角芋
- 地牯牛
- 簇生卷耳
- 吊岩风
- 倒罐子根
- 臭菘种子
- 红花点地梅
- 吊兰
- 秤砣梨
- 红瑞木
- 臭山牛蒡
- 臭黄荆子
- 茶子心
- 黄独零余子
- 杠香藤
- 黄缅桂
- 黄鳝藤
- 大夜关门根
- 风车儿
- 多茎野豌豆
- 穿鞘花
- 翅茎香青
- 缠竹黄
- 鹅首马先蒿
- 酸枣根皮
- 苍术
- 地贵草
- 狗肝
- 豆腐皮
- 大叶香荠菜
- 华萝藦
- 珍珠莲根
- 地下明珠
- 白龙穿彩
- 狗肾
- 黄楝树
- 黄花母
- 独一味
- 干地黄
- 粉苞苣
- 臭茉莉叶
- 破天菜
- 臭茉莉
- 穿肠草
- 扶桑花
- 糙叶水苎麻
- 百花锦蛇
- 地锦
- 粗梗黄堇
- 臭黄荆
- 饭包草
- 臭黄荆叶
- 吊白叶
- 铜骨七
- 红根
- 白鱼
- 地皮风
- 粗叶木叶
- 黄蘑菇
- 凫肉
- 粗叶悬钩子
- 多刺绿绒蒿
- 白马鬃铃花
- 百眼藤
- 红杉
- 水贯众
- 皱叶羊蹄
- 枳实
- 黑参
- 黑色鳞毛蕨
- 皱叶变豆菜
- 松树皮
- 东北桤木
- 黑面防己
- 中华剑蕨
- 异叶青兰
- 茯苓皮
- 黄蜀葵花
- 鼋膏
- 豆蔻壳
- 蒲棒
- 肥皂核
- 亮叶桦皮
- 芭蕉头
- 木本远志
- 蜀葵叶薯蓣
- 桂花枝
- 豆蔻花
- 雁脂
- 山柳菊
- 蛇附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