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果排草
《中华本草》:小果排草
拼音注音
Xiǎo Guǒ Pái Cǎo
别名
合血香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报春花科植物小果香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ysimachia mi-crocarpa C.Y.Wu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阴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株高10-25cm。干后芳香。根须状。茎通常多条丛生,近直立或上升,下部常匍地生根,圆柱形或微具肋,基部直径约1.5mm,上部密被红褐色短柄腺体。叶互生,位于茎下部的退化成鳞片状,中部叶柄长4-8mm,被褐色短柄腺体;叶片卵形,菱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向上渐次变狭成卵状披针形,长1.5-3(-6)cm,宽0.7-3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或阔楔形,很少近圆形,边缘微呈波状,无毛或幼时上面疏被小刚毛,下面被短柄腺体,两面网脉明显。花单生于茎上部叶腋;花梗纤细,长2-4m,疏被短柄腺体;花萼长3.5-4mm,5深裂近达基部,裂片自卵圆形的基部渐尖成钻形;花冠黄色,长7-10mm,分裂近达基部,裂片狭长圆形,宽2.7-4mm,先端圆钝;雄蕊5,花丝基部连合成高0.75mm的环并与花冠基部合生,分离部分不明显,约与花药的心形基部等长,花药长3-4mm,先端开裂;花柱纤细,长3.5-5mm,子房上位,1室。蒴果直径3-4mm,与葶片近等长。种子多数,多角形。花期5月,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-2150m的林下、溪边和草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南部。
化学成分
从挥发油中鉴别出106种化合物,主要有月桂酸(lauric acid),龙脑(borneol)和六氢金合欢烯基丙酮(hex-ahydrofarnesyl acetone);从地上部分分离出5种化合物,分别鉴定为豆甾醇(stigmasterol),豆甾醇-3-O-吡喃葡萄糖甙(stigmas-terol-3-O-glucopyranoside),2-三十三烷酮(2-tritriacontanone),棕桐酸十六醇酯(hexadecyl palmitate)和仙客来甙元A-3-O-β-D-吡喃木椿(1→2)-β-D-吡喃葡萄糖(1→2)-[β-D-吡喃葡萄糖(1→4)]-α-L-吡喃阿拉伯糖甙;cyclamiretin A-3-O-β-D-xylopyranosyl-(1→2)-β-DglucopyranosyL-(1→2)-β-D-gucopyranosyl(1→4)]-a-L-arabinopyranoside]。
性味
甘;辛;性平
功能主治
解表宣肺;止咳平喘。主感冒;咳嗽;哮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木兰花
- 羊乳
- 苦壶卢花
- 咬人狗
- 括金板
- 杉寄生叶
- 蜻蜓兰
- 蓝猪耳
- 鸡屎藤果
- 木槿
- 百合花
- 地涩涩
- 毛茄
- 绵参
- 黄皮根
- 黄花绿绒蒿
- 小杉藻
- 乌蛇皮
- 红椋子
- 两色乌头
- 玉蝉花
- 双肾参
- 八角金盘
- 白蓝翠雀花
- 光裸星虫
- 芭茅果
- 蚍子草
- 雪药
- 白珠树
- 朴树叶
- 山姜
- 七叶一把伞
- 虎咬癀
- 秋木瓜
- 雷公连
- 白千层油
- 倒根蓼
- 黑老头
- 透骨香根
- 杉蔓石松
- 黄山五叶参
- 光石韦
- 铁粉
- 落新妇
- 向日葵花盘
- 荷叶金钱
- 蜣螂
- 歪头菜
- 酒药花
- 毛莸
- 豆腐渣果根
- 伞莎草
- 君迁子
- 小花五味子藤
- 白果叶
- 蟹爪
- 刺黄芩
- 山白菊
- 朴树根皮
- 小酒瓶花
- 女娄菜根
- 野棉花根
- 南天竹梗
- 白马骨
- 芥蓝
- 土草果
- 山禾串
- 地血香果
- 粗糠柴
- 毒鱼藤
- 滇白药子
- 紫铜矿
- 陆英根
- 松节
- 兰花
- 无患树皮
- 芜菁花
- 蟑螂
- 秃鹫
- 白勒
- 春花木
- 红螺塔
- 紫燕草
- 小粘叶
- 水鳖蕨
- 岗边菊
- 雉子筵
- 水游草
- 黄接骨丹
- 桂木
- 脉耳草
- 云豹骨
- 毛蕨根
- 白鸭肉
- 佛手
- 矩叶酸藤果
- 枇杷核
- 红紫珠
- 牛金子
- 鹤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