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叶三点金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叶三点金
拼音注音
Xiǎo Yè Sān Diǎn Jīn
别名
斑鸠窝、辫子草、碎米柴、爬地香、哮灵草、小叶山绿豆
来源
为豆科三蚂蝗属植物小叶三点金草Desmodium microphyllum (Thunb.) DC.,以根及全草入药。夏秋采集,洗净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具长大木质根。茎平卧,分枝多,纤细,无毛。三出复叶互生,叶柄细弱,长约3毫米,基部有1对钻形托叶;小叶片椭圆形或矩圆形,以中间1片较大,长2~9毫米,宽约4毫米,先端浑圆,有时微凹,基部宽楔形或稍心形,全缘。花期甚长,自春至秋均可见花,疏散的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,有花约10朵,总梗被短毛,花梗纤弱细长,蝶形花冠浅红紫色,甚小,长约4毫米,花萼浅钟状,被有白色柔毛;旗瓣近圆形,凹头;二体雄蕊。荚果具2~4荚节,稍弯,节间明显,每节有矩形种子1粒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草地、路旁及灌木丛中。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西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和云南等省区。
化学成分
全草显生物碱、甙、三萜皂甙、香豆精、挥发油、酸性树脂、鞣质、酚类及糖、蛋白质、脂肪油的反应。
药理作用
1、小叶三点金草水浸出物对实验性小鼠咳嗽,有明显的镇咳作用。对豚鼠组织胺性哮喘有明显的预防作用。
2、小叶三点金煎剂对于乙酰胆碱及氯化钡引起的肠痉挛有对抗作用。
性味
甘,平。
功能主治
健脾利湿,止咳平喘,解毒消肿。用于小儿疳积,黄疸,痢疾,咳嗽,哮喘,支气管炎;外用治毒蛇咬伤,痈疮溃烂,漆疮,痔疮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。
复方
慢性气管炎:小叶三点金1.5两。加水约1000毫升,密闭煎煮2小时,煎成400~500毫升,为1日量,分3次服。10日为一疗程。部分病人服药后有头痛、口干、恶心、腹胀、多汗等反应,但不影响治疗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水芹菜
- 泡桐根
- 白蒿
- 美丽兔尾草
- 薜荔
- 脱力草
- 大麦苗
- 野芋
- 满江红
- 茅香根
- 地精草
- 小叶双眼龙
- 大沙叶
- 藤黄
- 伞莎草
- 肥皂核
- 茜草根
- 磨盘草子
- 刺参
- 接骨木
- 桤木皮
- 仙人球
- 大叶钩藤根
- 合欢花
- 菩提香
- 粪箕笃
- 胡麻叶
- 桤木
- 白猪栗根
- 邪蒿
- 全缘凤尾蕨
- 有柄石韦
- 软皮树
- 东方蝾螈
- 庵闾子
- 女贞叶
- 麦门冬
- 毛蓼
- 朴树果
- 垂花胡枝子
- 东风橘
- 对节叶
- 山矾叶
- 白竻薳
- 柞树皮
- 苦瓠叶
- 牛鼻
- 大羊角瓢
- 菜板
- 雷丸
- 马缨花
- 美丽胡枝子花
- 锡
- 狗骨柴
- 飞蛾树
- 圆萼刺参
- 跌打草
- 小叶小羽藓
- 西藏桃叶珊瑚果
- 土玉桂
- 续随子茎中白汁
- 僵蚕
- 广豆根
- 锦香草
- 樱桃水
- 小叶爱楠
- 葫芦藓
- 野棉花根
- 橄榄露
- 麦瓶草种子
- 山白蜡条
- 九龙盘
- 甘蔗滓
- 上山龙
- 花榈木
- 驴打滚儿草
- 蒙自赤杨
- 七角风
- 野草香
- 紫背天葵草根
- 小蕨鸡
- 黄麻梗虫
- 黄花忍冬
- 水龙骨
- 九节莲
- 地下明珠
- 八月炸
- 插田泡
- 牛心补
- 还亮草
- 赤麻
- 蜂蜡
- 海龙
- 金粉蕨
- 华清香藤
- 熊蕨根
- 地胆
- 竻苋菜
- 鲫鱼子
- 毛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