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嗓管
《中华本草》:牛嗓管
拼音注音
Niú Sǎnɡ Guǎn
别名
泡通、大泡通、饭包叶、伞把木、三叉木、隔子通、大通塔
来源
药材基源:为五加科植物白背鹅掌柴的根和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chefflera hypoleuca (Kurz)Harms [Heptapleurum hypoleucum Kurz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小乔木,高5-10m。茎粗大,暗褐色,小茎纵剖面有质地松泡的海绵状,髓部时而横隔成层叠的隔膜状。叶互生,为掌状复叶,有小叶7;具圆柱形长柄,柄长15-30cm,基部膨大,与托叶合生呈鞘状,抱茎,小叶亦有长柄,长1.5-5.5cm;小叶片革质,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,长8-20cm,宽2.5-8cm,基部的1-2对小叶较小,卵状披针形,先端长渐尖,基部斜圆形或浅心形,边缘全缘或有锯齿和不规则深裂;上面绿色,光滑,无毛,下面灰绿色;密被白色星状短柔毛;主脉粗而明显,侧脉8-12对,在上面下陷,在下面隆起,网脉在两面均不明显。伞形花序排列成总状圆锥花序顶生,长30-40cm,被星状柔毛至几无毛,下部分枝常成复总状花序;苞片三角形,长3-6mm,外面被星状柔毛,内面无毛;花梗长1.5-5cm,被星状柔毛;小苞片三角形,长2-3mm;小花梗长6-8mm,被灰白色绒毛;萼密被灰白色星状柔毛,具5齿;花瓣5,长2-3mm,外面疏生星状柔毛,花淡绿白色;雄蕊5,花丝长3mm;子房下位,5室,花盘扁平,花柱合生成柱状,柱头明显。果实为核果,卵形,具5棱。花期9-10月,果期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250-2000m的密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微寒
功能主治
活血止痛;解毒通便。主跌打肿痛;骨折;牙痛;脘腹疼痛;便秘;无名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泡酒敷。
注意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忌发物、油类和辛辣食物。"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毛贯众
- 朱砂草
- 青皮树
- 山花生
- 牛角瓜
- 斜叶榕叶
- 烟筒花
- 詹糖香
- 红毛叶马蹄香
- 狼把草根
- 小泡通树
- 白花藤
- 柳叶菜花
- 八楞麻
- 桑螵蛸
- 慈竹茹
- 毛冬瓜根
- 尖连蕊茶根
- 华凤仙
- 线叶金鸡菊
- 熊掌
- 冬瓜子
- 扶桑根
- 迎山红
- 华清香藤
- 石风丹
- 土白蔹
- 地皮风
- 黄石脂
- 毛叶石楠
- 甜瓜
- 小红人
- 榆叶
- 白芥子
- 照山白
- 紫硇砂
- 黄瓜皮
- 蜀羊泉
- 小叶假耧斗菜
- 地茄子
- 家独行菜
- 茭白
- 三楞草
- 三品一枝花
- 三角叶冷水花
- 三铃子
- 使君子
- 十三年花
- 十大功劳
- 三筒管
- 三角咪
- 丝瓜子
- 伞花绢毛菊
- 十大功劳叶
- 三轮蒿
- 伞形梅笠草
- 伞花马钱
- 菝葜叶
- 三叶木蓝
- 三月花
- 三果木皮
- 三白草根
- 十萼茄
- 三张叶
- 三棱草
- 三色堇
- 三钻风
- 伤寒草根
- 鼻血雷
- 三叶槭根
- 三尖杉根
- 三角泡
- 蛤壳
- 三叶罗伞
- 三棱马尾
- 三棱
- 扁豆藤
- 伤寒头
- 三尖杉
- 三朵云
- 三条筋
- 伞杨
- 豆渣树
- 鲎胆
- 鲛鱼皮
- 十姊妹
- 土玉桂
- 伤寒草
- 三叶青
- 三花枪刀药根
- 三爪龙
- 三角草
- 上石田螺
- 升麻草
- 小黄构
- 荠薴
- 野芭蕉
- 牛耳枫子
- 寄生黄
- 羚羊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