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浆参
《*辞典》:奶浆参
拼音注音
Nǎi Jiānɡ Shēn
别名
万丈深、马尾参(《云南中草药》),还阳参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
出处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奶浆柴胡的根,秋、冬挖根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》:"苦,温。"
功能主治
①《云南中草药》:"补肝肾,益脾增乳。治小儿疳积,贫血,白带,水肿,肝炎,缺乳,跌打损伤,肠风下血。"
②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补虚,强肝肾。治头晕体虚,四肢无力,奶少,视力模糊,筋骨疼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炖肉,煮鸡蛋、糯米或泡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奶浆参
拼音注音
Nǎi Jiānɡ Shēn
别名
还阳参、天竹参、万丈深、马尾参
英文名
Common Hawksbeard
出处
出自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竹叶万尤丈深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repis phoenix Dunn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
原形态
竹叶万丈深 多年生草本,高30-50cm。全株有白色乳汁。根条状,长可达60cm。茎丛生,直立,有棱线,被棕色长粗毛。单叶互生;叶片倒披针形以至条状披针形,长3.5-6.5cm,宽约7mm,先端渐尖至长渐尖,基部狭楔形,下处成短柄,边缘疏生刺齿并有束毛,上面有粗毛,下面疏生刺毛,尤以中脉上较多。头状花序排列为二岐聚伞状伞房花序;总苞钟状;总苞片2层,条形,外短内长;全部为舌状花,花冠黄色。瘦果细柱形,深棕色,有细棱线;冠毛丰富,白色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丛中或松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性味
味苦;甘;性温
功能主治
补益肝肾;健脾利湿。主头晕目眩;腰膝酸软;水肿;带下疳积;缺乳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各家论述
1.《云南中草药》:补肝肾,益脾增乳。治小儿疳积,贫血,白带,水肿,肝炎,缺乳,跌打损伤,肠风下血。2.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补虚,强肝肾。治头晕体虚,四肢无力,奶少,视力模糊,筋骨疼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玉蜀黍叶
- 枸橘刺
- 地胆
- 葛藟根
- 杨梅根
- 省雀花
- 毛连
- 雷公藤
- 浮尸草
- 紫薇叶
- 珊瑚冬青
- 接骨草
- 金沸草
- 野猪胆
- 水半夏
- 刺沙蓬
- 腊梅
- 山野豌豆
- 藤子甘草
- 大树三台
- 綟木
- 蟾酥
- 棕竹
- 勒鱼
- 野马肉
- 芫花
- 小黑药
- 山柏
- 灯笼果
- 粉叶地锦
- 十姊妹
- 羊耳蒜
- 丝棉木叶
- 狼尾草
- 天文草
- 山肉桂
- 鱼香根
- 还阳草根
- 白绿叶
- 光板猫叶草
- 四棱杆
- 山艾叶
- 羖羊角
- 仙人掌
- 蝲蛄石
- 山核桃皮
- 瓜蒂
- 大薸
- 金刚藤头
- 鲎壳
- 竻苋菜
- 羊肚
- 松树梢
- 牛胆参
- 土槿皮
- 粟芽
- 莨菪
- 炉甘果
- 飞天蠄蟧
- 华南紫萁
- 八角枫花
- 黄龙藤叶
- 粟米
- 杨树花
- 青药
- 竹节七
- 赤火绳
- 龙脑膏香
- 南方荚蒾
- 救军粮叶
- 红果参
- 吊竹梅
- 石凉伞
- 山枇杷
- 凤尾蕉花
- 棱枝卫矛
- 金星草
- 落新妇根
- 枇杷花
- 芹花
- 树葫芦
- 凤仙花
- 小狗脊
- 广西莲座蕨
- 信石
- 角蒿
- 七里香
- 毛茛
- 莲雾根
- 蓝花石参
- 铁仔
- 蓝实
- 水百合
- 两栖蓼
- 毛轴碎米蕨
- 刺叶楤木
- 大发表
- 心叶忽布
- 莲房
- 野茉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