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眉蕨贯众
《中华本草》:峨眉蕨贯众
拼音注音
é Méi Jué Guàn Zhònɡ
别名
贯众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蹄盖蕨科植物蛾眉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unathyrium acrostichoides(Sw.)Ching[Asplenium acrostichoides Sw.]采收和储藏:全年或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除去须根,晒干。生用或炒炭用。
原形态
植株高30-80m。根茎短粗而斜升,顶端和叶柄基部被棕褐色、阔披针形鳞片。叶簇生;叶柄长15-20cm,禾秆色,向上光滑;叶片革质,长圆披针形,长25-60cm,宽12-20cm,渐尖头,仅叶轴、羽轴和中脉有少数棕色多细胞的短毛,二回羽状深裂;羽片约20对,披针形,下部3-4对羽片略缩短,中部羽片长12-14cm,宽1.5-2cm,羽状深裂几达羽轴;裂片18-20对,平展,镰状长圆形,基部1对较大,边缘有细锯齿;叶脉羽状,不甚明显,在裂片上有单一的侧脉5-7对。孢子囊群短线形,成熟时呈椭圆形,背生于侧脉上侧,每裂片有2-5对;囊群盖新月形,棕色,全缘,宿存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400-2500m的林下山谷或灌木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西南及河南等地。
性味
苦;涩;微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杀虫;止血。主痢疾;蛔虫病;蛲虫病;绦虫病;崩漏;便血;流感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兔肉
- 竹节蓼
- 红吹风
- 元宝草
- 马鞍叶
- 黑头草
- 甜果藤
- 柠檬根
- 水金凤
- 山桃树皮
- 无患子树皮
- 铺地罗伞
- 千针万线草
- 丝瓜花
- 井边茜
- 小接筋草
- 土人参叶
- 石栗叶
- 胡桃叶
- 马皮
- 深山不出头
- 小丁香
- 白背三七
- 白苋
- 薄荷油
- 糙壳菱蟹
- 丁香枝
- 贵州獐牙菜
- 锅铲叶
- 海南粗榧
- 黑果小檗
- 红螺塔
- 剪夏罗
- 角果木子油
- 金丝草
- 绿兰花
- 马宝
- 猫肝
- 木通根
- 南天竹根
- 盘龙参
- 泡囊草
- 蔷薇枝
- 三角叶风毛菊
- 山黄麻叶
- 柿漆
- 香樟
- 水翁叶
- 相思子根
- 小黄鼠狼
- 西南文殊兰
- 厓花子
- 棕树心
- 云南荚蒾根
- 土燕窝泥
- 女贞子
- 小三棵针
- 蚺蛇胆
- 苦葛花
- 峨山雪莲花
- 苦生叶
- 老鼠脚迹
- 皱叶子
- 绿衣枳壳
- 盘龙七
- 倒插花
- 芥子
- 地龙
- 挖耳草根
- 小石藓
- 芦花
- 幼油草
- 云苔草
- 狭叶荨麻
- 扶桑
- 壶卢子
- 樗叶花椒皮
- 矮脚龙胆
- 台湾肺形草
- 大刺儿菜
- 黑面叶
- 沙枣花
- 野山茶
- 西藏花椒种子
- 书带蕨
- 麦奴
- 女萎
- 甘薯
- 兔子毛
- 棘叶
- 中华胡枝子
- 铜苋菜
- 猴头菌
- 滇羌活
- 金发草
- 细叶刺针草
- 驱风通
- 莓叶委陵菜
- 小对叶草
- 藏鮡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