橙叶
《中华本草》:橙叶
拼音注音
Chénɡ Yè
英文名
Leaf of Sweet Orange
出处
出自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芸香科植物甜橙Citrus sinensis (L.)Osbeck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trus sinensis (L.)Osbeck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。
原形态
甜橙 常绿小乔木,高3-8m。树冠圆形,分枝多,无毛,有刺或无刺,幼技有棱角。叶互生,单身复叶;叶柄长0.6-2cm,叶翼狭窄,宽2-3mm,顶端有关节;叶片质较厚,椭圆形或卵圆形,长6-12cm,宽2.3-5.5cm,先端短尖或渐尖,微凹,基部阔楔形或圆形,波状全绿,或有不明显的波状锯齿,有半透明油腺点。花1至数朵簇生叶腋,白色,有柄; 花萼3-5裂,裂片三角形;花瓣5,舌形,长约1.5cm,宽约7mm,向外反卷;雄蕊19-28,花丝下部连合成5-12束,雌蕊1,子房近球形,10-13室,柱头头状,花柱细,不脱落。柑果扁圆形或近球形,直径6-9cm,橙黄色或橙红色,果皮较厚,不易剥离,瓤囊8-13,果汁黄色,味甜。种子楔状卵形,表面平滑。花期4月,果熟期11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栽培于丘陵、低山地带和江河湖泊的沿岸。资源分布: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均有栽培。
化学成分
叶含挥发油,主要成分为芳樟醇(linalool),柠檬醛(citral),柠檬烯(limonene)等。
性味
辛;苦;性平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散瘀止痛。主疮疡肿痛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岭南采药录:捣烂敷疮,能止疼散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橙叶
拼音注音
Chénɡ Yè
出处
《岭南采药录》
来源
为芸香科植物甜橙的叶片。
化学成分
橙叶含挥发油0.2~0.3%,其中的主要成分为芳樟醇、柠檬醛和柠檬烯等。
功能主治
《岭南采药录》:"捣烂敷疮,能止疼散瘀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韭根
- 土附子
- 岩豆藤根
- 鮠鱼
- 紫花鱼灯草
- 鹿茸草
- 牛耳大黄
- 金钮扣
- 黄栎
- 柄果槲寄生
- 直立婆婆纳
- 百灵草
- 南天竹梗
- 鳝鱼骨
- 乱角莲
- 相思子
- 岩石羊
- 衣鱼
- 心叶秋海棠
- 番杏
- 鸽卵
- 虎牙
- 小木通
- 野鹅脚板
- 红皮云杉
- 蘡薁
- 大山黧豆
- 青刺尖
- 湖北海棠根
- 岩葱
- 南亚新木姜
- 柏子仁
- 鲤鱼目
- 车前状垂头菊
- 梨枝
- 石榴花
- 南方荚蒾
- 红酸杆
- 墨汁鬼伞
- 白矾
- 小叶眼树莲
- 莨菪
- 邪蒿
- 蝙蝠草
- 毛菊苣
- 毛叶柿叶
- 吴茱萸叶
- 柿花
- 山油柑果实
- 梅叶
- 柳叶见血飞
- 山慈姑叶
- 白鸡屎藤
- 灰树花
- 石刁柏
- 胡枝子根
- 山樱桃
- 瓢瓜
- 钓樟枝叶
- 糠谷老
- 翠雀花
- 黄蜀葵
- 箭杆七
- 金线风
- 牛靥
- 羊胎
- 黄葵
- 千里马
- 紫金标
- 石米
- 干岩矸
- 紫草
- 刺竹笋
- 粘鱼须
- 紫三角
- 吹风散
- 紫薇花
- 红娘子
- 玄精石
- 刺李
- 刺楸树根
- 刺榆
- 刺竹叶
- 刺竹茹
- 灵砂
- 紫红獐牙菜
- 黄皮果
- 匙叶草
- 胡桃树皮
- 紫荆皮
- 鼻血雷
- 刺楸
- 紫地榆
- 缠竹黄
- 黄瓜仁草
- 老鹤草
- 白千层
- 鸦跖花
- 白豆蔻壳
- 无毛南蛇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