刺苞南蛇藤叶
《中华本草》:刺苞南蛇藤叶
拼音注音
Cì Bāo Nán Shé Ténɡ Yè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卫矛科植物刺南蛇藤Celastrus flagellaris Rupr.的叶。0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elastrns flagellaris Rupr.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刺南蛇藤 藤状灌木,长达8m。茎枝常有随生根。最外1对芽鳞宿存,呈尖硬钩状刺,常钩附于树上。单叶互生,近膜质,宽卵形或近圆形,长3-5.5cm,宽2-5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,叶缘具硬毛状细齿。聚伞花序腋生1-3花或多花成簇;花单性,淡黄色,5数,萼钟形,5裂;花瓣匙状长圆形;雄花的花丝着生于花盘的边缘,子房退化;雌花的花丝极短,子房3室,花柱柱状,柱头3裂,裂端再深2裂,反折。蒴果球形,黄绿色,3瓣裂。种子3-6颗,暗红色,被橙红色假种皮。花期6月,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旷野、林下、河边及石坡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及河北、山东、浙江。
性味
苦;平
功能主治
活血散瘀;清热解毒。主跌打损伤;疖肿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适量,捣汁冲酒服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《东北药用植物》:“孕妇忌用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地菍果
- 落马衣
- 白叶刺根
- 白苣
- 圆叶白杨树
- 地菍根
- 缅枣
- 白杨树皮
- 红铧头草
- 山葡萄
- 小凤尾草
- 石风丹
- 三枝叶
- 野苋子
- 蝴蝶藤
- 白鲜皮
- 卵叶蜘蛛抱蛋
- 莎木面
- 米面蓊根
- 线叶蓟
- 绵参
- 东廧子
- 拔毒草
- 庐山楼梯草
- 小果卫矛
- 千日红
- 漆树木心
- 野绿麻根
- 小毒芋
- 红豆树
- 八角金盘
- 巴戟天
- 家独行菜
- 睡莲
- 马齿苋
- 三叉凤尾蕨
- 白三百棒
- 黄刺皮
- 白沙糖
- 密花山矾
- 钻天杨
- 吊白叶
- 杜父鱼
- 黄水藨叶
- 帕梯
- 芜菁子
- 馒头蟹
- 地肤子
- 荷叶
- 薄叶卷柏
- 毛千屈菜
- 烟胶
- 四孢蘑菇
- 山五味子叶
- 滇丹参
- 猕猴桃枝叶
- 铁仔
- 榛子花
- 小垂头菊
- 扁担蒿
- 霞天膏
- 白藨
- 红粘谷子
- 空心苋
- 北豆根
- 小画眉草
- 木姜子根
- 枳根皮
- 拟缺香茶菜
- 石楠
- 菊花根
- 白矾
- 猕猴骨
- 番薯藤
- 厚皮树
- 高山金挖耳
- 厚叶贯众
- 皱杓兰
- 蹋菜
- 箐跌打
- 石芫茜
- 桃花
- 苦树皮
- 枇杷花
- 青竹标
- 猴高铁
- 松塔
- 田螺厣
- 全毛悬钩子
- 游草
- 肾精子
- 石斛
- 跌打草
- 脉果漆
- 仰天钟根
- 马陆
- 匍伏堇
- 白头翁茎叶
- 野猪头骨
- 华南皂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