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牵牛
《中华本草》:山牵牛
拼音注音
Shān Qiān Niú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爵床科植物巢腺山牵牛的根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hunbergia adenophora W. W. Smith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巢腺山牵牛 藤本。叶对生;具柄;叶片宽卵形,长4-10cm,先端尖至渐尖,基部心形,边缘波状至有浅裂片,基出腺3-5条。总状花序生于叶腋,下垂;花梗顶部和小苞片被柔毛,并散生鸟巢状腺体;小苞片2,初合生,后一侧开裂似佛焰苞状;花萼退化仅存一边圈;花冠淡紫色或近白色,花心黄色,长5-8cm,裂片扩展径达7cm;雄蕊4,二强。蒴果长约3cm,下部近球形,上部具长喙,开裂时似乌鸦嘴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缘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性味
味辛;甘;性平
功能主治
活血止痛;解毒消肿。主胃痛;跌打损伤;疮疖;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2g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紫花苣苔
- 苋实
- 唐松草
- 白花鬼针草
- 诃子
- 狗牙根
- 雨蛙
- 猫油
- 猕猴桃根
- 黄珠子草
- 鸭脚板草
- 马皮
- 千年不烂心
- 辟汗草
- 椴叶独活
- 粟米草
- 虎筋
- 大黑药
- 倒钩刺
- 棱叶韭
- 盘石龟
- 金刚藤
- 合掌草
- 地蚕
- 盒果藤
- 枫香脂
- 多头风轮菜
- 蒒实
- 鹅绒藤
- 滇鸡骨常山
- 南板蓝根
- 茜草根
- 鳆鱼
- 睡菜
- 蜂药
- 水松枝叶
- 红果参
- 磨盘草子
- 左黑果
- 水蓼
- 胡颓子
- 菜子七
- 白云瓜梗
- 四叶葎
- 倒插花
- 黄花香茶菜
- 鹰眼睛
- 榧根皮
- 番杏
- 剑皮树菌
- 庐山楼梯草
- 虫牙药
- 浙贝母
- 鸭舌草
- 蒿枝七
- 矮地茶
- 荔枝核
- 艾麻草
- 野茶辣
- 虾蟆胆
- 海鲶
- 旱荷叶
- 甜茶
- 狐肝
- 酥油
- 玉柏
- 百合
- 咖啡
- 紫贝
- 鹿筋
- 蛴螬
- 白蘑
- 蛞蝓
- 牛骨
- 根辣
- 乌桕
- 鳜鱼
- 豆梨
- 鹿血
- 石梓
- 桉油
- 鸐雉
- 蕤核
- 蛇鲻
- 藕节
- 土茶
- 蒲蒻
- 狗脊
- 栲栗
- 鱼翅
- 柚叶
- 阿胶
- 都拉
- 石耳
- 鱼草
- 白鱼
- 鹿齿
- 骨螺
- 茄叶
- 辣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