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虫果
《中华本草》:打虫果
拼音注音
Dǎ Chónɡ Guǒ
别名
米汤果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紫金牛科植物密齿酸藤子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mbelia vestita Roxb.[Samaravestita Kurz;Embelia prunifolia Mez」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攀援灌木或小乔木,高5m以上。嫩枝被极细的微柔毛,具皮孔。叶互生;叶柄长4-8mm,两侧微折皱;叶片坚纸质,卵形至卵状长圆形,稀椭圆状披针形,长5-11cm,宽2-3.5cm,先端急尖,渐尖或钝,基部楔形或圆形,边缘具细锯齿,稀成重锯齿;侧脉多数,明显,具两面隆起的腺点,尤以近边缘为多。总状花序,腋生,长2-4cm,被细绒毛;花梗长2-5mm,被疏乳头状突起;小苞片钻形,长约1.5mm,具缘毛,两面被微柔毛;花5数,长约2mm;萼片卵形。长约1.5mm,具缘毛;无或具极少的点;花瓣白色或粉红色,分离,狭长圆形或椭圆形,舌状或近匙形,里面密被乳头状突起,具明显的腺点;雄蕊在雌花中退化,长不超过花瓣的1/2,在雄花中伸出花瓣,着生于花瓣2/5处,花药卵形或长圆形,背部无腺点;雌蕊在雌花中与花瓣近等长,花柱常下弯。果球形或略扁,直径约5mm,红色,具腺点。花期10-11月,果期10月至翌年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1700m的石灰岩山坡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果实球形或略扁球形,直径约5mm,红色,具腺点。干后显棕褐色。气微,味酸、甜。
性味
酸;性平
功能主治
驱虫。主蛔虫病;绦虫病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研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吊岩风
- 野苦梨
- 花脸细辛
- 麻蕡
- 水苎麻
- 刺天茄叶
- 大乌爪金龙
- 独脚金
- 尖叶唐松草
- 胆南星
- 五倍子苗
- 十字苔草
- 落地生根
- 石蛇
- 梓树
- 西瓜子仁
- 猪肚木
- 刺天茄
- 球花党参
- 惊风草
- 木莲
- 苦楝寄生
- 狗牙根
- 尿泡草
- 莱菔缨
- 篑草
- 土瓜
- 金樱子
- 鳣鱼
- 苦碟子
- 苦艾
- 蔗鸡
- 苦豆子
- 湖广草
- 隔山香
- 苦苣根
- 螲蟷
- 苦玄参
- 啤酒酵母
- 猪胆粉
- 红花山牵牛
- 赤车使者根
- 石地钱
- 石笔海胆
- 地莓子
- 桃枝
- 芡实
- 地红子根
- 郁金
- 对叶豆
- 榛子花
- 蒲圻贝母
- 满天星
- 和筋草
- 野苦荬菜
- 羚羊肉
- 止痢蒿
- 波缘假瘤蕨
- 蕨
- 露水草
- 浆水
- 黄芩子
- 消毒药
- 四脚蛇
- 麻柳树根
- 土贝母
- 芒叶小米草
- 红沙
- 焦槟榔
- 绿玉树
- 柳屑
- 枇杷花
- 头花杜鹃
- 蔓乌头
- 垂花香薷
- 桐根
- 落霜红根
- 粗灰钉
- 狗尾草
- 皮哨子
- 番石榴子
- 金花菜
- 臭草
- 金刚藤头
- 罗甸沟瓣
- 野芋叶
- 浮尸草
- 掌叶蓼
- 枸杞子
- 山荆子
- 独椒
- 算盘子根
- 赛葵
- 牛靥
- 毛黄堇
- 蟾蜍
- 粤万年青
- 臭梧桐花
- 火绒草
- 泡花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