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黄连刺
《中华本草》:大黄连刺
拼音注音
Dài Huánɡ Lián Cì
别名
土黄连、石妹刺、大黄连、宽叶鸡肢黄连、刺黄连、鸡脚刺、三颗针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小檗科植物粉叶小檗的根和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erberis pruinosa Frnch.采收和储藏:全年采根,除去杂质,鲜用或趁鲜切片晒干。干根或茎未开片者,喷淋清水浸透后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粉叶小檗,常绿小灌木,高2-3m。根粗壮,断面浅黄色。小权节处生有坚硬的3分叉刺,长2-3cm。叶4-6片簇生,革质;几无柄;叶片椭圆形、长圆形或倒卵形,长2.5-4.5cm,宽1.5-2.2cm,先端尖,基部楔形,边缘疏生刺状齿1-6个,罕近全缘,叶脉不显至无脉,上面暗绿色,下面灰白色,被白粉。花10-25朵簇生叶腋;萼片6,下有2个苞片;花黄色,花瓣6,较萼片短;雄蕊6,花药瓣裂。浆果椭圆形或近球形,无花柱,被白粉或蓝粉。花期5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600-3000m的山野路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根圆柱状不规则弯曲,直径2-6cm,外表皮黄色或黄褐色,具纵皱槽;质坚硬,难折断,断面皮层深黄色,木部淡黄色,占直径的8/10-9/10,具明显辐射状射线;气微,味极苦。茎枝圆柱形,多2叉分枝,直径1-6mm,长短不一,表面灰绿色,粗枝具明显纵棱,针刺多3叉,刺长可达3cm;质硬,易折断,折断面纤维性,横节面皮部与木部金黄色,有较密的放射状纹理,髓部黄白色;气微,味苦。[br]显微鉴别,茎横切面:木栓层为7-8列木全细胞,常夏天裂,木栓细胞壁马足形增厚,外壁较薄。皮层窄,细胞大小不一,多切向延长。维管束外韧型,40-50个,环列;韧皮部新月形,单个纤维散在,直径9 μm,壁薄;束中形成层不甚明显;木质部发达,导管直径约24μm。射 线平直,1-4列细胞,韧皮射线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。髓部较大,约占直径的1/2。
化学成分
茎含小檗碱(berberine)1.58%,还含掌叶防已碱(palmatine)及微量的药根碱(jatrorrhizine)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鉴别
理化鉴别,(1)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,加2%盐酸1滴,静置片刻后镜检,可见盐酸小檗碱针晶簇。[br](2)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,滴加30%硝酸1-2滴,静置片刻后镜检,可见黄色硝酸小檗碱针晶簇,加热后结晶消失并显红色。
归经
肝;胃;小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燥湿;泻火解毒。主湿热泄泻;痢疾;黄疸;热淋;咽喉肿痛;口疮龈肿;火眼目赤肿痛;痄腮;乳痈;疖肿;烫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掉毛草
- 打虫果
- 小二仙草
- 向天蜈蚣
- 待宵草
- 吴茱萸叶
- 五爪金龙花
- 下田菊
- 夏枯草露
- 小丁香
- 小叶凤凰尾巴草
- 对叶林
- 大麻药
- 五蕊梅
- 小叶柳
- 威灵仙叶
- 娃娃鱼
- 大阳关
- 云母石
- 小叶罗汉松
- 小寸金黄
- 兴木蒂那布
- 大铜钱菜
- 仙环小皮伞
- 小叶金花草
- 仙人杖
- 小三棵针
- 小叶桑
- 向日葵花托
- 五倍子内虫
- 五脉绿绒蒿花
- 五指茄
- 夏蜡梅
- 小口小金发藓
- 大风艾
- 大青草
- 五气朝阳草
- 五味藤
- 弹裂碎米荠
- 大豆黄卷
- 小叶昏鸡头
- 小儿血参
- 五龙根
- 大过路黄
- 猴骨
- 带刺马鞭
- 五叶泡
- 定木香
- 五角枫根
- 小叶寄树兰
- 信石
- 向阳花
- 喜鹊肉
- 小一支箭
- 弯管花
- 对叶散花
- 小叶买麻藤
- 大蝎子草
- 小叶鼠李
- 大黄
- 小婆婆纳
- 对叶草
- 茶子
- 小一把抓
- 心叶荚蒾根
- 打破碗花花
- 小山豆根
- 大还魂草
- 响铃草
- 响铃豆
- 小年药
- 鸦片
- 娃儿藤
- 仙鹤草根芽
- 乌鱼蛋
- 向日葵壳
- 对叶豆
- 乌鸦
- 五龙皮
- 乌金草
- 猫儿屎
- 大铁扫把
- 小儿腹痛草
- 下果藤
- 火殃簕
- 戴星草
- 乌龟
- 五月茶
- 大麻疙瘩
- 对马耳蕨根
- 大金银花
- 大钱麻
- 大麦
- 小九节铃
- 仙百草
- 乌饭树
- 兴安升麻
- 牛筋
- 五叶薯
- 五味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