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红藤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红藤
拼音注音
Xiǎo Hónɡ Ténɡ
别名
四块瓦
来源
茜草科小红藤Rubia maillardi Levl. et Van.,以根状茎入药。
生境分布
贵州。
性味
甘,温。
功能主治
健胃。主治小儿疳积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小红藤
拼音注音
Xiǎo Hónɡ Ténɡ
别名
绿葡萄藤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喜马拉雅爬山虎(《贵州草药》)。
出处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
来源
为葡萄科植物三叶爬山虎的全草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落叶攀援藤本。茎密被红褐色粗毛;卷须短而分枝,螺旋状,顶端有圆形吸盘。叶与卷须对生;叶片掌状,小叶3枚;中间小叶倒卵形至宽披针状卵形,长6~12厘米,宽2~7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侧生小叶斜卵形,略小,边缘有尖锯齿,两面无毛或下面脉上有短柔毛;叶柄长3~12厘米。聚伞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;花两性,5数,有时4数;萼浅盏状;花瓣黄绿色,矩圆形;雄蕊5;雌蕊1。浆果球形,成熟时黑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。分布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性温,昧辛。"
功能主治
①《贵州民间药物》:"接骨。治跌打损伤,骨折,风湿。"
②《贵州草药》:"接骨,化瘀,驱风除湿。"
复方
①治跌打损伤:小红藤、见血飞根各一两。泡酒服。
②治骨折:㈠小红藤,见血飞、赤葛根各等分。捣烂,加酒炒热包患处。㈡小红藤、三角风各等分。捣烂,加酒包患处。
③治风湿:小红藤、三角风等分。煎水洗患处。(选方均出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腊梅
- 罗汉果叶
- 蒲黄滓
- 凤凰木
- 罗汉松
- 华南紫萁
- 狸尾草
- 獐骨
- 白车轴草
- 罗裙带
- 鸨油
- 拔毒草
- 卵叶鳞始蕨
- 石风车子叶
- 钻石风
- 三钻七
- 离根香
- 一枝黄花
- 耧斗菜
- 狗母鱼
- 雕爪
- 苦楝花
- 菊架豆
- 莳萝苗
- 直立百部
- 子楝树叶
- 角果木子油
- 高山望
- 黄麻叶
- 红背酸藤
- 莲状绢毛菊
- 沉香
- 紫花堇菜
- 水枇杷
- 白苏子油
- 三棱
- 蒌蒿
- 红皮
- 鸡爪花
- 地盘松球
- 辟汗草
- 黄花香薷
- 白茅根
- 栗子
- 土贝母
- 八角枫根
- 石头菜
- 对叶豆
- 马蹄金
- 琉璃枝
- 小棕皮头
- 小花老鼠簕果
- 水虾子草
- 列当
- 小花五味子藤
- 美丽胡枝子花
- 黄皮血藤
- 斑蝥
- 搜山虎
- 白鹇
- 瞿麦
- 蟾蜍
- 白螺蛳壳
- 豆豉姜
- 苹果皮
- 翅柄蓼
- 葫芦巴
- 两头尖
- 粗皮蛙
- 虾蟆
- 粗叶木叶
- 老枪谷
- 渐尖毛蕨
- 水蛭
- 橄榄根
- 蜻蜓兰
- 鸬鹚(鸬鹚)
- 鲈鲤
- 芙蓉叶
- 野扁豆
- 盒果藤
- 昆明堇菜
- 白草根
- 六棱麻
- 紫筒草根
- 豆列当
- 牛心果
- 女金丹
- 掌羽凤尾蕨
- 泡桐树皮
- 紫葛
- 楠材
- 蘘荷花
- 野罂粟
- 浙江七叶树
- 益母草
- 旋蒴苣苔
- 玉簪花
- 挖耳子草
- 芸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