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乌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雪乌
拼音注音
Xuě Wū
别名
草乌
英文名
all-grass of Tangut Monkshood
出处
出自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凉山乌头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conitum liangshanicum W.T.Wang采收和储藏:8-9月采挖块根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凉山乌头,多年生草本,高32-43cm。块根倒圆锥形或胡萝卜形,长3-4cm,直径1-1.2cm。茎直立,疏被反曲并紧贴的黄色短柔毛,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。叶互生;茎中部叶具稍长柄,无毛,叶柄长约4.5cm;叶片五角形,长约3.8cm,宽约5.8cm,3全裂,中央全裂片宽菱形,二回3深裂近中脉,末回裂片线形,宽2.5-3.6cm。总状花序有3-6朵花;花序轴和花梗密被弯曲而紧贴的短柔毛;下部苞片叶状,上部苞片倒披针形;花梗长0.7-3cm;小苞片生花梗中部之上。线形或钻形;花两性,两侧对称;萼片5,花瓣状,蓝紫色,外面被弯曲短柔毛,内面无毛,上萼片船状盔形,宽约7.5mm,自基部至喙长约1.2cm,外缘斜,喙短侧萼片长约1.2cm;花瓣2,长约1.6cm,爪被短柔毛,瓣片长约9mm,宽约1.5mm,唇长约3.5mm,末端微凹,疏被柔毛,距长约1.5mm,向后伸展;雄蕊多数,花丝全缘或具2小齿,被柔毛;心皮5,密被紧贴的短柔毛。蓇葖果。种子多数。花期9月,果期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300-4500m的山地草坡或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西南部。
形状
1.性状鉴别 块根多呈长圆柱形或倒圆锥形,长3.5-7.0cm,直径0.5-2cm。表面深灰褐色或棕褐色,光滑或稍有细纵皱纹,并有须根痕。质硬而脆。[br]2.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后生皮层由数列棕色木栓化细胞组成,排列不甚整齐;皮层为薄壁组织,内有石细胞散在或无;内皮层为1列整齐细胞,凯氏点明显。韧皮部宽,筛管群放射状排列;形成层环圆形、五角形、多角星形、多边形或不规则形;导管排列成八字形、V字形或单行排列。中央为髓部薄壁组织。一般子根有多数淀粉粒,母根则较少。
化学成分
块根含乌头碱(aconitine),乌头原碱(aconine),新乌宁碱(neoline),准噶尔乌头碱(songorine),森布星甲(senbusine A),12-表欧乌头碱(12-epinapelline),12-表光泽乌头碱(12-epi-lucidusculine),1-O-甲基-12-表欧乌头碱(1-O-methyl-12-epinapelline),1-O-甲基准噶尔乌头碱(1-O-methylsongorine),12-表去氢欧乌头碱(12-epidehydronapelline),12-表去氢光泽乌头碱(12-epidehydrolucidusculine)。
性味
辛;苦;热;有毒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祛风湿;止痛。主风寒湿痹;关节疼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6g,先煎。
复方
治肺炎发热: 雪乌配阿氏蒿、丛菔、黄芩、川贝,煎汤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雪乌
拼音注音
Xuě Wū
别名
翁阿鲁、翁格尔[藏名]
来源
毛茛科雪乌Aconitum fanguticum (Maxim.)Stapf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。
性味
苦,寒。有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消炎,止痛。主治胃肠炎。
用法用量
配方用,用量2分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雪乌
拼音注音
Xuě Wū
别名
翁阿鲁、翁格尔(藏名)。
出处
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
来源
为毛茛科植物甘青乌头的全草。8~9月采全草,洗净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8~30厘米。块根小,纺锤形。茎圆形带紫色,疏生微柔毛或几无毛。基生叶多达9个,具长柄;叶片轮廓圆形或圆肾形,长1~3厘米,宽2~6.8厘米,3~7深裂,每裂片再作2~3浅裂并有圆齿,两面无毛或叶脉有疏短毛;茎生叶1~4,较小。疏松圆锥花序,腋生或顶生,具花3~5朵;小苞片狭卵形至宽条形;萼片5,蓝紫色,上萼片船形,下缘长1.4~2.2厘米;花瓣2,无毛,瓣片长0.6~1.5毫米,距近不存或短;雄蕊多数;心皮5,无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高山的草坡上或石砾处。分布云南西北部、西藏东部、四川西部、青海、甘肃、陕西等地。
性味
性寒,味麻,有小毒。
归经
入脾、胃经。
功能主治
清热消炎。治胃肠炎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钱。
复方
治肺炎发热:雪乌配阿氏蒿、丛菔、黄芩、川贝,煎汤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广防风
- 七星草乌
- 长叶丹参
- 蔓荆子
- 小叶买麻藤
- 黄鳝藤
- 越瓜
- 云南冻青叶
- 山豆根
- 山大刀
- 野席草
- 河蚌
- 一碗泡
- 延羽卵果蕨
- 松木皮
- 田菁
- 斩龙草
- 马骨节
- 一品红
- 块茎糙苏
- 黑及草
- 大叶接骨藤
- 多齿蹄盖蕨
- 点头菊
- 川谷根
- 蛇疙瘩
- 狗骨节
- 棕叶七
- 犁头尖
- 伏毛山豆根
- 蜀羊泉
- 广西莲座蕨
- 石蕊
- 秋木瓜
- 刺李
- 菩提香
- 苘麻子
- 老鸦胆根
- 水前草
- 犁头草
- 华西小石积
- 戴胜
- 十字苔草
- 省藤
- 胜红蓟
- 黄皮叶
- 大鲵
- 巴戟天
- 樟树皮
- 日中花
- 石楠
- 虎耳还魂草
- 咳喘木
- 毛叶天胡荽
- 衣鱼
- 青藤
- 豆麻
- 黑三棱
- 楤木花
- 红牛皮菜
- 三爪金龙
- 使君子
- 芭茅
- 广西莪术
- 牡丹三七
- 梧桐白皮
- 峨眉观音座莲
- 大叶树萝卜
- 漏斗瓶蕨
- 茉莉叶
- 黔桂醉魂藤
- 人参花
- 黑葡萄液汁
- 鱼虱子
- 肉桂油
- 蕤仁
- 雀
- 三白草根
- 三裂叶犁头尖
- 上天梯
- 伞花马钱
- 十大功劳叶
- 野兔毛
- 三股筋
- 三叶金锦香
- 酒饼叶根
- 齐墩果
- 瑞香根
- 肉豆蔻
- 蚺蛇胆
- 青箭杆草
- 三叶海棠
- 桦木皮
- 野山楂
- 乳花
- 轻粉
- 三铃子
- 青礞石
- 雀卵
- 青香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