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角莲
《*辞典》:独角莲
拼音注音
Dú Jiǎo Lián
别名
野半夏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,犁头尖、剪刀草、玉如意、野慈菇、副本一粒红(《泉州本草》)。
出处
《中国药植志》
来源
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全草。5~10月采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块茎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直径2~4厘米,外被黑褐色小鳞片,块茎上端有须根20~40条。叶根生,1~4片,戟状箭形,大小不等,长9~45厘米,宽7~3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箭形,全缘或略呈波状,叶脉平行,侧脉伸至边缘时连成网状;叶柄圆柱形,肉质,长15~45厘米。花梗长8~16厘米,肉质,绿色,常带紫色细纵条斑点;肉穗花序,顶端延长成紫色棒状附属物,不超出佛焰苞;佛焰苞长约12~15厘米,紫色;花单性,雌雄同株,雄花序在上部,雌花序在下部,中间有无花地带,相隔5~8毫米,上有肉质条状突起;无花被;雄花有雄蕊1~3枚,花药无柄,药隔略突出;雌花子房1室,柱头无柄。浆果长约1厘米。花期6~8月。果期7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阴湿处。分布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辽宁、吉林、湖北、江苏等地均有栽培。
药理作用
用独角莲注射剂治疗已感染人型结核杆菌(H37RV)的豚鼠,有一定治疗作用。其疗效仅差于链霉素,与对照组比较效果很显着。随用量加大而作用增强。经小鼠、犬、豚鼠实验表明毒性很低。
功能主治
治毒蛇咬伤、瘰疬、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毒蛇咬伤:鲜独角莲全草和水少许,杵烂敷伤处。
②治瘰疬:鲜独角莲全草杵烂,稍加鸡蛋白杵匀,敷患处,一日换一次。
③治跌打扭伤青紫肿痛:鲜独角莲全草适量,同酒酿糟或烧酒杵烂,敷伤处,一日换一次。(选方出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备注
本植物的块茎(禹白附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通骨消根
- 毛稔
- 苦树皮
- 制何首乌
- 黑海参
- 覆盆子
- 破布木
- 树五加
- 制川乌
- 黑三棱
- 毛千屈菜
- 钓樟根皮
- 波缘假瘤蕨
- 鸡蛋壳
- 竹叶艾
- 毛叶兔耳风
- 桑黄
- 萍蓬草子
- 蒲州豉
- 黑点草
- 光棍草
- 黄海葵
- 豨仙草
- 须叶藤叶
- 香果脂
- 珠芽半枝
- 蟹壳
- 小毛蓼
- 罗锅底
- 苦天茄叶
- 木菠萝
- 山漆树
- 总序绿绒蒿
- 革耳
- 枣槟榔
- 鲎尾
- 光决明
- 贯众叶溪边蕨
- 鬼点灯
- 大青草
- 豨莶草
- 舌状蜈蚣藻
- 血见愁老鹳草
- 矮叶书带蕨
- 狗枣猕猴桃
- 毛黄堇
- 古钩藤
- 鳗鲡鱼
- 百解马兜铃
- 中南星
- 耳草
- 鸡肝散
- 空青
- 金蛤蟆
- 桉树果
- 光里白
- 血榧
- 岗松
- 白苏
- 阿尔泰瑞香
- 白芷
- 锡兰肉桂
- 黄荆枝
- 山肉桂
- 百药煎
- 矮脚苦蒿
- 蚕蜕
- 罐嘴菜
- 痄腮树
- 马蔺叶
- 狗蚁草
- 西藏羊耳兰
- 苦葵鸦葱
- 过山龙
- 马缨杜鹃
- 空心木
- 两广瘤足蕨
- 翼枝榆
- 血余
- 千灵丹
- 狗牙根
- 无粉报春
- 总状土木香
- 高山栲
- 葛蕈
- 林背子
- 峨参
- 尖萼厚皮香
- 过山消根
- 鸡麻
- 光明盐
- 革叶茴芹
- 光裸星虫
- 空心泡
- 八角枫
- 西南石梓
- 峨屏草
- 古山龙
- 鸡眼草
- 血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