独角莲
《*辞典》:独角莲
拼音注音
Dú Jiǎo Lián
别名
野半夏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,犁头尖、剪刀草、玉如意、野慈菇、副本一粒红(《泉州本草》)。
出处
《中国药植志》
来源
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全草。5~10月采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块茎卵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直径2~4厘米,外被黑褐色小鳞片,块茎上端有须根20~40条。叶根生,1~4片,戟状箭形,大小不等,长9~45厘米,宽7~35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箭形,全缘或略呈波状,叶脉平行,侧脉伸至边缘时连成网状;叶柄圆柱形,肉质,长15~45厘米。花梗长8~16厘米,肉质,绿色,常带紫色细纵条斑点;肉穗花序,顶端延长成紫色棒状附属物,不超出佛焰苞;佛焰苞长约12~15厘米,紫色;花单性,雌雄同株,雄花序在上部,雌花序在下部,中间有无花地带,相隔5~8毫米,上有肉质条状突起;无花被;雄花有雄蕊1~3枚,花药无柄,药隔略突出;雌花子房1室,柱头无柄。浆果长约1厘米。花期6~8月。果期7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野阴湿处。分布河北、河南、山东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江西、福建等地。辽宁、吉林、湖北、江苏等地均有栽培。
药理作用
用独角莲注射剂治疗已感染人型结核杆菌(H37RV)的豚鼠,有一定治疗作用。其疗效仅差于链霉素,与对照组比较效果很显着。随用量加大而作用增强。经小鼠、犬、豚鼠实验表明毒性很低。
功能主治
治毒蛇咬伤、瘰疬、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毒蛇咬伤:鲜独角莲全草和水少许,杵烂敷伤处。
②治瘰疬:鲜独角莲全草杵烂,稍加鸡蛋白杵匀,敷患处,一日换一次。
③治跌打扭伤青紫肿痛:鲜独角莲全草适量,同酒酿糟或烧酒杵烂,敷伤处,一日换一次。(选方出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备注
本植物的块茎(禹白附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囊距翠雀
- 野猪胆
- 颠茄草
- 鲟鱼
- 猴楠
- 小旋鸡尾
- 圆柏叶
- 空桶参
- 山羊角
- 紫云英
- 刺黄柏
- 广豆根
- 天雄
- 岗梅
- 金发草
- 糯米条
- 滇南千里光
- 红郎伞
- 刺蓼
- 竹根七
- 破布叶
- 水皂角子
- 斩龙草
- 总状土木香
- 旱田草
- 菝葜
- 十两叶
- 鹰不扑
- 水松枝叶
- 地菍
- 爬地卷柏
- 龙眼叶
- 蛤蟆草
- 红根
- 酸枣根皮
- 蒟蒻薯叶
- 天泡子
- 无漏子
- 乌苏里瓦韦
- 算盘七
- 麋肉
- 地胆
- 鱼鳖金星
- 油渣果根
- 鲤鱼胆
- 大叶钩藤根
- 十姊妹
- 飞扬草
- 谷蓼
- 串铃
- 蜂蜜树
- 金丝草
- 茶花
- 鲨鱼骨
- 水菖蒲
- 透明草
- 大乌泡根
- 茜草根
- 穞豆
- 短穗兔耳草
- 鼠妇
- 麻楝
- 楼梯草
- 铁草鞋
- 散血藤
- 痢止蒿
- 海龙
- 锯鲨翅
- 下冈哇
- 竹蠹虫
- 苦楝皮
- 蛇莓根
- 山蒟
- 荷莲豆菜
- 楤木叶
- 独蕨萁
- 石灰华
- 杂蘑
- 蚶
- 徐长卿
- 大叶凤尾
- 香胶木叶
- 落马衣
- 黄花夹竹桃
- 护心胆
- 野百合
- 黄蜀葵子
- 使君子根
- 香蕉根
- 藤壶
- 狗尾草子
- 球兰
- 藤子甘草
- 红粘谷
- 鬼毛针
- 蛤蜊肉
- 剪草
- 茨菇草
- 尖叶铁扫帚
- 盘石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