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鹌菜
《中华本草》:黄鹌菜
拼音注音
Huánɡ ān Cài
别名
苦菜药、黄花菜、山芥菜、土芥菜、野芥菜、野芥兰、芥菜仔、臭头苦苴、野青菜、黄花枝香草、苦菜药
英文名
Herb of Japanese Youngia
出处
出自《救荒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黄鹌菜的根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Youngia japonica (L.) DC.[Crepis japonica (L.) Benth.]采收和储藏:春季采收全草,秋季采根,鲜用或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黄鹌菜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,高15-80cm。植物体有乳汁,须根肥嫩,白色。茎直立,由基部抽出一至数枝。基生叶丛生,倒披针形,琴状或羽状半裂,长8-14cm,宽1-3cm,顶裂片较侧裂片稍大,侧裂片向下渐小,有深波状齿,无毛或被细软毛,叶柄具翅或有不明显的翅;茎生叶互生,少数,通常1-2片,少有3-5片,叶形同基生叶,等样分裂或不裂,小或较小;上部叶小,线形,苞片状;叶质薄,上面被细柔毛,下面被密细绒毛。头状花序小而窄,具长梗,排列成聚伞状圆锥花丛;总苞长4-7mm,无毛,外层苞片5,三角形或卵形,形小,内层苞片8,披针形;舌状花黄色,长4.5-10mm,花冠先端肯5齿,管长2-2.5mm,具细短软毛。瘦果红棕色或褐色,长约2mm稍扁平,具粗加细不匀的纵棱11-13条;冠毛白色,和瘦果近等长。花果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路旁、溪边、草丛、林内等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河北、陕西、台湾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甘;微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尿消肿。主感冒;咽痛;眼结膜炎;乳痈;疮疖肿毒;毒蛇咬伤;痢疾;肝硬化腹水;急性肾炎;淋浊;血尿;白带;风湿关节炎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,鲜品30-60g;或捣蛋汁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捣汁含
复方
①治咽喉炎症: 鲜黄鹌菜,洗净,捣计,加醋适量含漱(治疗期间忌吃油腻食物)。②治乳腺炎: 鲜黄鹌菜一至二两。水煎酌加酒服,渣捣烂加热外敷患处。③治肝硬化腹水: 鲜黄鹌菜根四至六钱。水煎服。④治胼胝: 鲜黄鹌菜一至二两。水酒各半煎服,渣外敷。⑤治狂犬咬伤: 鲜黄鹌菜一至二两。 绞汁泡开水服,渣外敷。 (选方出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)
各家论述
1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消肿,止痛。治感冒。2. 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:清热解毒,通结气,利咽喉。3.《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》:抗菌消炎。治疮疖,乳腺炎,扁桃体炎,尿路感染,白带,结膜炎,风湿性关节炎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黄鹌菜
拼音注音
Huánɡ ān Cài
别名
苦菜药、三枝香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黄花菜、山芥菜、土芥菜、野芥菜、野芥兰、芥菜仔,臭头苦苴(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)。
出处
《救荒本草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黄鹌菜的全草或根。春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一年或二年生草本,高20~80厘米。须根肥嫩,白色。茎自基部抽出一至数枝,直立。基部叶丛生,倒披针形,提琴状羽裂,顶端裂片大,先端钝,边缘有不整齐的波状齿裂;茎生叶互生,稀少,通常1~2枚,少有3~5枚,叶片狭长,羽状深裂。头状花序小而多,排成聚伞状圆锥花丛;总苞片2层,外层苞片5枚,三角状或卵形,内层苞片约8枚,披针形;花冠黄色,边缘为舌状花,中心为管状花,瘦果棕红鱼,具棱11~13条,冠毛白色:花期4~5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路边荒野。分布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福建、湖北、广东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:"甘微苦,凉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清热,解毒,消肿,止痛,治感冒,咽痛,乳腺炎,结膜炎,疮疖,尿路感染,白带,风湿关节炎。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消肿,止痛。治感冒。"
②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:"清热解毒,通结气,利咽喉。"
③《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》:"抗菌消炎。治疮疖,乳腺炎,扁桃体炎,尿路感染,白带,结膜炎,风湿性关节炎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(鲜品1~2两)。外用:捣敷或捣汁含漱。
复方
①治咽喉炎症:鲜黄鹤菜,洗净,捣汁,加醋适量含漱(治疗期间忌吃油腻食物)。
②治乳腺炎:鲜黄鹤菜一至二两。水煎酌加酒服,渣捣烂加热外敷患处。
③治肝硬化腹水:鲜黄鹤菜根四至六钱。水煎服。
④治胼胝:鲜黄鹤菜一至二两。水酒各半煎服,渣外敷。
⑤治狂犬咬伤:鲜黄鹤菜一至二两。绞汁泡开水服,渣外敷。(选方出福建晋江《中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黄鹌菜
拼音注音
Huánɡ ān Cài
别名
毛连连、野芥菜[福建]、黄花枝香草、野青菜
来源
菊科黄鹌菜属植物黄鹌菜Youngia japonica (L.) DC. [Crepis japonica (L.) Benth.],以全草或根入药。四季可采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甘、微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利尿消肿,止痛。用于咽炎,乳腺炎,牙痛,小便不利,肝硬化腹水;外用治疮疖肿毒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地蜂子
- 臭牡丹根
- 柯榔木
- 早谷藨
- 地骨皮
- 糙叶千里光
- 大叶樟
- 红绵藤
- 柑叶
- 穿地龙
- 雕骨
- 臭梧桐花
- 粉菝葜
- 枸杞叶
- 船形乌头
- 化金丹
- 臭草
- 风箱树叶
- 都拉
- 臭樟
- 地丁
- 黄零陵香
- 倒水莲
- 杜松
- 洪连
- 黄鲴鱼
- 翅柄铁线蕨
- 红升麻根
- 紫薇
- 穿根藤
- 东方乌毛蕨叶
- 大叶醉鱼草
- 穿心莲
- 红色新月蕨
- 冬葵
- 臭柏
- 称星蛇
- 丁癸草根
- 断肠草
- 冬葵根
- 飞燕草
- 红帽顶
- 枸橘核
- 茶
- 翻白柴
- 大叶骨牌草
- 臭矢菜
- 肥皂核
- 粗棕竹根
- 百脉根
- 红毛蛇
- 地精草
- 粗毛蹄盖蕨
- 茶子饼
- 花姬蛙
- 粗茎罗锅底
- 糙叶树
- 翠鸟
- 飞天蜈蚣
- 冬凌草
- 飞蛾藤
- 滑背草鞋根
- 董棕粉
- 穿山龙
- 花榈木
- 飞来鹤
- 独角芋
- 地牯牛
- 簇生卷耳
- 吊岩风
- 倒罐子根
- 臭菘种子
- 红花点地梅
- 吊兰
- 秤砣梨
- 红瑞木
- 臭山牛蒡
- 臭黄荆子
- 茶子心
- 黄独零余子
- 杠香藤
- 黄缅桂
- 黄鳝藤
- 大夜关门根
- 风车儿
- 多茎野豌豆
- 穿鞘花
- 翅茎香青
- 缠竹黄
- 鹅首马先蒿
- 酸枣根皮
- 苍术
- 地贵草
- 狗肝
- 豆腐皮
- 大叶香荠菜
- 华萝藦
- 珍珠莲根
- 地下明珠
- 白龙穿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