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鹤虱
《中国药典》:北鹤虱
拼音注音
Běi Hè Shī
英文名
FRUCTUS CARPESII
来源
本品为菊科植物天名精Carpesium abrotanoides L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晒干,除去杂质。
形状
本品呈圆柱状,细小,长3~4mm,直径不及1mm。表面黄褐色或暗褐色,具多数纵棱。顶端收缩呈细喙状,先端扩展成灰白色圆环;另端稍尖,有着生痕迹。果皮薄,纤维性,种皮菲薄透明,子叶2,类白色,稍有油性。气特异,味微苦。
性味
苦、辛,平;有小毒。
鉴别
本品横切面:外果皮细胞1 列,均含草酸钙柱晶。中果皮薄壁细胞数列,棕色,细胞皱缩,界限不清楚,棱线处有纤维束,由数十个纤维组成,纤维壁厚,木化。内果皮细胞1 列,深棕色。种皮细胞扁平,内胚乳有残存;胚薄壁细胞充满糊粉粒及脂肪油滴,子叶最外层细胞含细小的草酸钙结晶。
归经
归脾、胃经。
功能主治
杀虫消积。用于蛔虫、蛲虫、绦虫病,虫积腹痛,小儿疳积。
用法用量
3~9g。
贮藏
置阴凉干燥处。
摘录
《中国药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豆蔻花
- 竹砂仁
- 柏勒儿茶
- 黑骨走马
- 朱砂草
- 短瓣花
- 何首乌
- 白头翁
- 猪肾
- 巴旦杏仁
- 鬼笔
- 白云花根
- 豆腐皮
- 何首乌叶
- 都咸子
- 白花果
- 黄锁梅
- 孜然
- 黄零陵香
- 高山露珠草
- 柘耳
- 白枪杆根
- 白猪鼻孔
- 巴茅根
- 黑心姜
- 黑血藤
- 冰草根
- 抓地龙
- 鹳肉
- 枳根皮
- 黑鳞大耳蕨
- 过山青
- 竹叶菜
- 白杨叶
- 浙地黄
- 白活麻
- 谷蓼
- 祖司麻
- 总状绿绒蒿
- 浙雁皮
- 白猪母菜
- 钩栲
- 竹(鼠留)肉
- 白克马叶
- 鼹鼠
- 过江龙
- 黑虎耳草
- 白术
- 泽泻
- 钩藤根
- 黄连
- 黑蒿
- 白线薯
- 斑地锦
- 柞木皮
- 山稗子
- 短柄南蛇藤茎叶
- 珠儿参叶
- 皱叶狗尾草
- 赶风柴
- 竹叶椒根
- 竹叶榕
- 白果紫草
- 钩吻
- 高山紫菀
- 肚拉
- 鳜鱼
- 止血丹
- 短穗兔耳草
- 柞木枝
- 鬼灯笼根
- 柞树皮
- 鸽
- 猪獠参
- 黄锁梅根
- 高粱七
- 白叶刺根
- 都咸子树皮
- 猪苓
- 贯叶连翘
- 壮筋草
- 豆腐浆
- 白山苔
- 白扁豆皮
- 白牛膝
- 鬼盖
- 黑心解
- 豆腐渣
- 黄颔蛇头
- 竹象鼻虫
- 白梅
- 变叶胡椒
- 竹叶参
- 朱砂藤
- 白托柄菇
- 浙桐皮
- 斑楮头红
- 黑腺珍珠菜
- 白果根
- 猪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