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腺珍珠菜
《中华本草》:黑腺珍珠菜
拼音注音
Hēi Xiàn Zhēn Zhū Cài
别名
满天星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报春花科植物黑腺珍珠菜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ysimachia heterogenea Klatt.[L.paludicola Hemsl.]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ysimachia heterogenea Klatt.[L.paludicola Hemsl.]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茎直立,高40-80cm,全株无毛。四棱形,棱边有狭翅和黑色腺点,中部以上多分枝,枝极开展。基生叶片匙形,长1-6cm,宽0.6-3.8cm,先端圆钝,基部下延成翼柄,花时常不存在;茎生叶对生,无柄;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,极少长圆状披针形,长4-13cm,宽1-3cm,先端稍锐尖或钝,基部钝或耳状半抱茎,两面密生黑色粒状腺点。总状花序生于茎端和枝端,长8-13cm;苞片叶状,披针形,向上渐变小,长于或近等长于花梗;花梗长3-5mm;花萼长4-5mm,5分裂近达基部,裂片线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并向背部卷曲:花冠白色,长约7mm,基部合生部分长约2.5mm,5分裂,裂片卵状长圆形;椎蕊5,与花冠近等长,花丝贴生至花冠的中部,分离部分长约3mm,花药腺形,长约1.5mm,药隔先端具胼胝状尖头;子房无毛,上位,1室,花柱长约6mm,柱头膨大。蒴果球形,直径约3mm。种子黑紫色。花期5-7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900m的水沟边。田塍边及湿地、草丛中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等地。
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等地。
性味
苦;辛;性平
功能主治
活血;解蛇毒。主闭经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泡酒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矮脚苦蒿
- 山苦菜
- 短茎独活
- 苏木蓝
- 芹花
- 败酱
- 大果巴戟
- 雀头血
- 鹰头
- 喜树果
- 青木香
- 中间骨牌蕨
- 毛足铁线蕨
- 寒水石
- 羊角拗子
- 香血藤
- 云南荚蒾根
- 牛心果
- 青丝线
- 锯鲨肝
- 裂叶双盖蕨
- 益母草
- 鱼鳔
- 女金芦
- 野海棠
- 安徽小檗
- 大将军
- 扶桑花
- 洪连
- 乌骚风
- 点地梅
- 老鸦胆叶
- 金鱼
- 柱果木榄叶
- 大蛇药
- 长梗石柑
- 鳟鱼
- 李根
- 柳穿鱼
- 萝藦子
- 马蹄细辛
- 金兰
- 古山龙
- 辫子草根
- 乌柳
- 海月壳
- 鮧鱼涎
- 黑大艽
- 鬼臼叶
- 白子菜
- 山胡椒
- 飞来鹤
- 三尖杉根
- 革质红菇
- 异野芝麻
- 欧当归
- 岩青兰
- 油桐子
- 黑面叶根
- 獭肝
- 蜂房
- 鸡爪簕
- 油菜子油
- 无腺橉木
- 粟米草
- 青风藤
- 蛇迷草
- 青蛙
- 桔梗
- 甘菊花露
- 鬣羚角
- 鳕鱼
- 蛇葡萄根
- 三加
- 广州山柑
- 苞蔷薇根
- 泡泡草
- 地红子根
- 铜线草
- 蚍子草
- 山姜花
- 蟛蜞菊
- 水葱
- 卵叶鳞始蕨
- 南瓜叶
- 武靴藤
- 炮姜
- 莿(木冬)
- 青头菌
- 丁香蓼根
- 葱叶
- 黑鳞大耳蕨
- 飞来蓝
- 地骨皮
- 盾叶薯蓣
- 干檀香叶
- 麻牛膝
- 贯众
- 树头菜
- 佛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