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机草
《中华本草》:飞机草
拼音注音
Fēi Jī Cǎo
别名
香泽兰、民国草
英文名
Fragrant Eupatorium Herb, Herb of Fragrant Eupatorium
出处
出自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飞机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upatorium odoratum 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鲜用。
原形态
飞机草 多年生粗壮草本,高1-3cm。茎直立,有细纵纹,被灰白色柔毛,中上部的毛较密,分枝与主茎成直角射出,节间长6-14cm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1-2cm;叶片三角形或三角状卵形,长4-10cm,宽1.5-5.5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粗大钝锯齿,两面粗涩,均被绒毛,下面的毛较密而呈灰白色,基出3脉。头状花序生于分枝顶羰和茎顶端,排成伞房花序,花粉红色,全为管状花;总苞圆柱状,长不及1cm,紧抱小花;总苞片有褐色纵条纹;冠毛较花冠稍长。瘦果无毛,无腺点。花果期4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热带、亚热带的山坡、路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及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鲜枝叶含挥发油0.3%-0.4%,其中主含香豆粗(coumarin),乙酸龙脑酯(bornylacetate),芳樟醇(lina-lool)[1],泽兰醇(eupatol)[2],左旋泽兰烯(eupatene)[3]。地上部分含黄酮类:异樱花素(isosakuranetin),飞机草素(odor-atin)[4,5],刺槐素(acacetin)[5],樱花素(sakuranetin),山柰素(kaempferide),树柳素(tamarixetin)[6],三裂鼠尾草素(salvige-nin)[7],异樱花素-7-甲醚(isosakuranetin-7-methyl ether),4,5-二羟基-3,7-二甲氧基黄酮(4,5-dihydroxy-3,7-dimethoxy flavone)[8],4,5,6,7-四甲氧基黄烷酮(4,5,6,7-tetramethoxy flavanone),4-羟基-5,6,7-三甲氧基黄烷酮(4-hydroxy-5,6,7-trimethoxyflavanone),2,4-二羟基-4′,5′,6′-三甲氧基查耳酮(2′,4-dihydroxy-4,5,6-trimethoxychalcone)[9]等。还含羽房豆醇(lupeol),β-香树脂醇(β-amyrin),环氧羽房豆醇(epoxy-lupeol)[10],茴香酸(anisic acid)[11],蜡醇(ceryl alcohol)以及α-、β-和γ-谷甾醇(sitosterol)[12]。
药理作用
叶和茎的煎剂对离体豚鼠回肠有兴奋作用,水提取物(加酒精除去沉淀者)作用较弱,煎剂对离体兔十二指肠有抑制作用。二者对离体兔子宫均无明显作用。给小鼠腹腔注射时,二者毒性均很小。
性味
味微辛;性温;小毒
功能主治
散瘀消肿;解毒;止血。主跌打肿痛;疮疡肿毒;稻田性皮炎;外伤出血;旱怒蝗咬后流血不止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或揉碎涂擦。
各家论述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杀虫,止血。治旱蚂蝗咬后流血不止,用鲜叶揉烂涂伤口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飞机草
拼音注音
Fēi Jī Cǎo
别名
香泽兰
来源
为菊科泽兰属植物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.,以全草入药。春、夏采收,洗净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常绿亚灌木,高1~3米,全株被毛,枝叶揉碎时有香气。茎直立,有细纵纹,绿黄色或黑褐色,新枝绿色,老枝灰黄色,断面白色。叶对生,具叶柄;三角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3~10厘米,宽2~6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宽楔形,叶缘中部以下有疏大锯齿,主脉3出,两面被有柔毛。秋、冬开花,头状花序数个集生一总梗上,再排成伞房状,小花全为管状,花冠淡黄色,粉红色或淡白色。瘦果,黑色,具5棱,顶端有刺毛状冠毛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热带、亚热带地区的山坡、路旁等处。分布于广西、广东、云南等省区。
化学成分
茎叶含挥发油约0.3~0.4%及香豆精。
性味
微辛,温。有小毒。
功能主治
散瘀消肿,止血,杀虫。用于跌打肿痛,外伤出血,旱蚂蝗叮咬出血不止,疮疡肿毒。鲜叶揉碎涂下肢可防治蚂蝗叮咬。全草切碎撒水田中沤烂,1~2天水变红后可杀灭钩端螺旋体,用以预防钩端螺旋体病。
用法用量
外用适量。
注意
一般不作内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飞机草
拼音注音
Fēi Jī Cǎo
别名
香泽兰(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出处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飞机草的全草。春、夏采收。
原形态
茎具细纵纹,被黄色毛茸,枝叶揉碎有香味。叶对生,具柄,卵形至卵状三角形,基部圆或阔楔形,边缘有较密,离基3出脉。头状花序排戍伞房状;花粉红色,全为管状花,5齿裂。瘦果5棱形,顶端有刺毛状冠。
生境分布
分布广东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微辛,温。"
功能主治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:"杀虫,止血。治旱蚂蝗咬后流血不止,用鲜叶揉烂涂伤口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蜂糖罐
- 麦撇花藤
- 鹬肉
- 红皮
- 马肋巴
- 鳍蓟
- 刺葡萄
- 小扁草
- 脉耳草
- 蟋蟀
- 石柑子
- 庵闾
- 阔齿兔唇花
- 独一味
- 鸬鹚肉
- 栗寄生
- 冰草
- 枳茹
- 鸡脑
- 玉蜀黍根
- 牛奶树子
- 金丝藤仲
- 蓝布正
- 梧桐
- 罗平蓟
- 羊七莲
- 石菖蒲花
- 太平莓
- 赤小豆叶
- 软水黄连
- 蟹壳
- 石枣子
- 半边莲
- 大黄树
- 箭杆风
- 甘菊
- 全蝎
- 榆树
- 桃耳七
- 尖子木
- 刷把草
- 瓮菜癀
- 细锥香茶菜
- 三品一枝花
- 香叶树
- 金钱白花蛇
- 野拔子
- 千年耗子屎种子
- 棕竹根
- 峨眉半边莲
- 羊乳
- 南山藤
- 树头菜
- 烟管蓟
- 瓜蒌皮
- 干岩矸
- 花南星
- 野绿麻根
- 江珧柱
- 猕猴桃藤中汁
- 鸭脚黄边
- 鲟鱼
- 地筋
- 马骝卵
- 五爪龙
- 黄颔蛇骨
- 猴头菌
- 假鹊肾树
- 椰子浆
- 台湾榕
- 岩檀香
- 接骨草
- 庵 (艹闾)子
- 赤茯苓
- 野罂粟壳
- 川滇桤木
- 管仲
- 大叶蛇泡簕
- 粗糠柴
- 漏斗瓶蕨
- 法半夏
- 灯台莲
- 四大天王
- 羊角参
- 半边风
- 茅草叶
- 野冬菊
- 落花生
- 小叶买麻藤
- 牛屎树
- 水黄
- 峨眉蕨贯众
- 盐麸叶
- 艾片
- 石楠
- 猬心肝
- 野兔脑
- 紫金龙
- 紫草
- 章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