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麦麸
《*辞典》:小麦麸
拼音注音
Xiǎo Mài Fū
别名
麸皮(《本草蒙筌》)。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小麦磨取面粉后筛下的种皮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小麦"条。
性味
甘,凉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甘,寒,无毒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凉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咸,寒。"
归经
《得配本草》:"入手阳明经。"
功能主治
治虚汗,盗汗,泄利,糖尿病,口腔炎,热疮,折伤,风湿痹痛,脚气。
①《本草拾遗》:"和面作饼,止泄利,调中去热,健人。以醋拌蒸热,袋盛,熨腰脚伤折处,止痛散血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治时疾热疮,汤火疮烂,扑损伤折,瘀血,醋炒贴窨。"
③《纲目》:"醋蒸熨手足风湿痹痛,寒湿脚气,互易至汗出。末服止虚汗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入散剂。外用:醋炒包熨或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产后虚汗:小麦麸、牡蛎等分。为末,以猪肉汁调服二钱。日二服。(《胡氏妇人方》)
②治走气作痛:酽醋拌麸皮,炒热,袋盛熨之。(《生生编》)
③治小便尿血:面麸炒香,以肥猪肉蘸食之。(《集玄方》)
④治小儿眉疮:小麦麸炒黑,研末,酒调敷之。(《纲目》)
临床应用
①治疗口腔炎
用小麦麸烧灰2份,冰片1份,混合研细搽患处,每天2~3次。治疗1OO余例,有效率约95%,一般3~5天即愈。
②治疗糖尿病
以6/10的麦麸,4/10的面粉,再加适量的食油、鸡蛋、蔬菜拌和蒸熟代饮食,随病情的好转逐步减少麦麸含量。在整个疗程中不给其他药物及营养物质。据13例中、重型患者观察,3例血糖下降至140毫克%以下,7例降至180毫克%以下,治疗后尿糖从++++.或+++转为阴性者10例,所需时间最短4天,最长为98天,一般在1个月内转为阴性;全身情况皆显着好转,体重增加,因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炎也见消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八角莲
- 白鬼笔
- 岩败酱
- 鸡腿蘑
- 山豆根
- 莲座蓟
- 土瓜
- 卷边桩菇
- 龟胆汁
- 匙叶伽蓝菜
- 雨韭
- 叶下红
- 芸薹
- 杯苋根
- 鸳鸯
- 银耳
- 獾肉
- 玉米
- 响叶杨
- 铁苋
- 翼核果
- 大茶根
- 单头紫菀根
- 女萎
- 野鸡脑
- 留兰香
- 破碗掌脚树
- 牡鼠粪
- 一扫光
- 琥珀
- 山楂叶
- 秀丽槭
- 鲳鱼
- 可爱复叶耳蕨
- 章鱼
- 曲枝天冬
- 美人蕉花
- 鹿蹄根
- 山橿
- 山砂姜
- 枫杨
- 刺黄连
- 驴肾
- 油头草
- 定经草
- 鸢胆
- 甘青铁线莲
- 赤胫散
- 三果木皮
- 鸡子
- 天青地红
- 榧螺
- 香蓼
- 昙花
- 水绵
- 土大黄叶
- 大花活血丹
- 昆布
- 芸薹子
- 牡荆子
- 狗骨节
- 水龙胆草根
- 鲨鱼胆
- 辣椒头
- 羊踯躅根
- 乌榄仁
- 金银忍冬
- 蚕豆壳
- 金樱花
- 兴安升麻
- 小升麻
- 构菌
- 桤木
- 薤白
- 苦绳
- 广西过路黄
- 穿破石
- 太平莓
- 白龙穿彩
- 海桐花
- 藤槐
- 肿节风
- 护心草
- 升药底
- 满树星
- 木馒头
- 家独行菜
- 椰子壳
- 象皮
- 小箭草
- 赤地榆
- 葛上亭长
- 红云草
- 念珠根黄芩
- 杨梅核仁
- 油散木
- 川黔鸭脚木
- 胃友果
- 化香树果
- 六棱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