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米草
《中华本草》:小米草
拼音注音
Xiáo Mǐ Cǎo
别名
芒小米草、药用小米草
英文名
Herb of Regel Eyebright
出处
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小米草、高枝小米草或短腺水米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Euphrasia pectinata Ten.[E.tatar-ica Fisch.; E.officinalis L.]2.Euphrasiapectinata Ten. Subsp.simplex (Freyn) Hong[E. maximowicziiWettst. Var. simplex Freyn;E.maximowiczii Wettst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1.一年生草本,高10-45cm。茎直立,不分枝或下部分枝,被白色柔毛。叶对生;无柄;叶片卵表至卵圆形,长5-20mm,基部楔形,每边有数枚稍钝或急尖的锯齿,两面脉上及叶缘多少被刚毛。穗状花序疏花,长3-15cm,初花期短而花密集、逐渐伸长;苞片稍大于叶;花萼管状,长5-7mm,被刚毛,裂片狭三角表,渐尖;花冠白色或淡紫色,背面长5-10mm,上唇直立,下唇开展,裂片叉状浅裂;花药裂口露出白色须毛,药在下面延成芒。蒴果长圆形,长4-8mm。种子白色,长1mm。花期6-9月。2.本种与小米草的区别是:茎较高大,高(15)25-50cm,通常在中上部多分枝,叶及苞片卵圆形至三角状圆形,基部近于平截形,边缘锯齿急尖至渐尖,有时成芒状。3.本种与小米草的区别是:茎上部、叶、苞叶及花萼多少被大头状针状腺毛,腺毛的柄仅有1-2个细胞。花冠白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阴坡草地及灌丛中。生于山坡草地,极少生近水边或疏林下草丛。生于高册草地、湿草地及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宁夏、甘肃、新疆。分布于东北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及山东半岛。分布于西北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微寒
归经
归膀胱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利尿。主热病口渴;头痛;肺热咳嗽;咽喉肿痛;热淋;小便不利;口疮;痈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小米草
拼音注音
Xiáo Mǐ Cǎo
别名
心木涕区蒺(藏名)。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玄参科植物小米草的全草。7~8月采收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10~20厘米。茎直立,少分枝,散生白色微卷毛,混杂有少数腺毛。叶对生,倒卵形至长圆状菱形,先端钝,基部楔形,每边具2~4个钝或尖头齿,密被短腺毛。穗状花序顶生,花密集,苞片叶状;花冠2唇形,淡黄白色,上唇2裂,下唇3裂,先端稍有凹缺。蒴果长椭圆形,与宿存的花萼近等长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田野草丛中。
性味
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,除烦,利尿。治热病口渴,头痛,小便不利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花青藤
- 地瓜藤
- 地沙
- 地星
- 大三叶升麻
- 小茄
- 大叶金花草
- 小红苏
- 小白蒿
- 地贵草根
- 小红藤
- 大地柏枝
- 大头狗
- 地椒
- 小果排草
- 小扁豆根
- 地乌
- 地莓子
- 地梅子
- 地白草
- 小狮子
- 大叶接骨藤
- 多蕊蛇菰
- 小棕包
- 小无心菜
- 小柳拐
- 地毡草
- 小球藻
- 堵喇
- 大头陈
- 地锦草
- 多穗石柯根
- 大发表
- 大叶千斤拔根
- 大叶藻
- 小獐毛
- 小果皂角
- 黄花仔
- 大一面锣
- 大叶黄杨叶
- 狐心
- 地棠花
- 大叶云实
- 小果卫矛
- 金老梅花
- 兔血
- 地钱
- 大叶樟
- 大一枝箭
- 小白撑
- 小茅香
- 兔肉
- 多足蕨
- 大叶桉叶
- 地梗鼠尾
- 地锦
- 大叶刺篱木叶
- 小花吊兰
- 大团囊虫草
- 大叶金锦香
- 小果千金榆
- 大叶黄杨
- 小狼毒
- 大块瓦
- 地杨梅
- 小果蕗蕨
- 小紫含笑
- 小花花椒
- 大叶沿阶草
- 小绿芨
- 大叶骨碎补
- 小花五味子藤
- 地骨皮
- 小米口袋
- 地红子
- 小花八角枫
- 小灵丹
- 大乌泡
- 小毛香
- 地磨薯
- 小石藓
- 地血香果
- 大发散
- 大一面镙
- 水蛭
- 大叶楠根
- 大叶风沙藤
- 吊灯笼
- 地骷髅
- 大乌泡根
- 大叶骨牌草
- 大地棕根
- 大一箭球
- 小红柳根
- 小花清风藤
- 小泡通树
- 地灵根
- 大叶菜
- 地柏树
- 地茄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