鸡毛菜
《中华本草》:鸡毛菜
拼音注音
Jī Máo Cài
别名
冻菜渣渣、浅水藻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石花菜科植物鸡毛菜的藻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terocladia tenuis Okam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晒干。
原形态
藻体红紫色,软骨质,丛生,高5-15(-20)cm,主枝扁平,羽状分枝2-3次,较有规则,对生,也有少数互生,枝宽1-2mm,枝基部骤狭缩,末端钝尖,上部分枝较密而短,下部枝略稀疏而长。髓部和皮层无明显界线,丝状细胞密集或散生于髓部,皮层中较少。四分孢子囊群先在末枝上形成圆斑,其后逐渐膨大成圆形,囊果生于小枝顶端下方,向一面膨起,有一囊孔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中潮带石块上或石沼中,或低潮带岩石裂缝中较隐蔽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辽宁、河北、山东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等沿海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藻体深紫红色,丛生,长5-15cm,软骨质。全体呈羽毛状。主枝扁平,有较规律的2-3次羽状分枝,多数呈对生。枝基部骤然收缩,顶端钝圆。上部分枝较密而短,下部分枝较稀而长。小枝上有时有略膨大的囊果。
化学成分
含多糖,丙酮酸(pyrnvic acid),3,6-脱水半乳糖(3,6-anhydrogalactose),琼脂,蛋白质,无机盐和胆甾醇(cholesterol)。
性味
咸;寒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清热泻火;软坚化痰。主肺热痰结干咳;喉炎;慢性便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鸡骨柴
- 鸡骨草
- 鲫鱼胆草
- 鸡冠虫
- 鸡子
- 鸡子白
- 鸡脚参
- 羯布罗香
- 大管
- 鸡挂骨草
- 藕节
- 饺剪藤
- 鸡爪参
- 黄山五叶参
- 鸡骨常山
- 鸡骨香
- 鸡(土从)
- 鸡排骨草
- 鸡翎草
- 鸡蛋参
- 毛蕨根
- 大田基黄
- 乌当归
- 葫芦
- 厚朴
- 景天三七根
- 嫁(虫戚)
- 家兔骨
- 金刚散
- 金橘露
- 景天三七
- 景天花
- 棘刺花
- 棘叶
- 金礞石
- 橘红珠
- 九子连环草
- 九龙藤叶
- 假友水龙骨
- 韭叶芸香草
- 见血封喉
- 吉林乌头
- 酒饼叶
- 苍耳
- 金瓜
- 九里根
- 锦线镖
- 剑花
- 吉笼草
- 金橘叶
- 金橘核
- 橘叶
- 九头青
- 九牛薯
- 九牛造茎叶
- 九龙根
- 京大戟
- 假苦瓜
- 蕨麻
- 角盘兰
- 豇豆叶
- 酒
- 姜炭
- 寄马桩
- 椒蒿
- 金盏草根
- 九龙吐珠
- 酒糟
- 金丝草
- 金樱叶
- 金瓜核
- 金甲豆
- 橘叶巴戟
- 金盏银盘
- 橘白
- 金老梅叶
- 假地豆
- 假蒟叶
- 叫姑姑
- 角花翠雀
- 豇豆
- 酒药花
- 戟形石韦
- 井口边草
- 剪秋罗
- 金榭榴
- 金环蛇
- 橘
- 金盏菊
- 橘络
- 金精石
- 檵花根
- 九牯牛
- 九香虫
- 假稻
- 假芫茜
- 韭菜子
- 家麻树
- 尖连蕊茶根
- 金刚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