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来蒲桃
《中华本草》:马来蒲桃
拼音注音
Mǎ Lái Pú Táo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桃金娘科植物马六甲蒲桃的叶或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yzygium malaccense(L.)Merr. Et Perry[Eugenia malaccense 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马六甲蒲桃,乔木,高15m。嫩枝粗大,圆形,干后灰褐色。叶对生;叶柄长约1cm;叶片革质,狭椭圆形至椭圆形,长16-24cm,宽6-8cm,先端尖锐,基部楔形,上面干后暗绿色,无光泽,下面黄褐色,侧脉11-14对,离边缘3-5mm处相结合成边脉,另在靠近边缘1mm处有1条不明显的边脉,侧脉间相隔1-1.5cm,有明显网脉。聚伞花序生于无叶的老枝上,花4-9朵簇生,总梗极短;花梗长5-8mm,粗大,有棱;花红色,长2.5cm;萼管阔倒锥形,萼齿4,近圆形;花瓣分离,圆形;雄蕊长1-1.3cm,完全分离;花柱与雄蕊等长。果实卵圆形或壶形,长约4cm,种子1颗。花期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栽培或驯化为半野生。资源分布:分布、台湾、云南。原产马来群岛。
性味
味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泻火解毒。主口舌生疮;鹅口疮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煎汤漱口,或研末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鸡(土从)
- 茅香
- 麦饭石
- 鳗鲡鱼膏
- 鸡骨香
- 鸡蛋参
- 茅草叶
- 茅草箭
- 麋脂
- 鸡骨常山
- 泥胡菜
- 鸡翎草
- 马鬃
- 马齿苋
- 鸡挂骨草
- 大黄
- 掐不齐
- 馒头蟹
- 麦门冬
- 南五味子叶
- 蔓剪草
- 木蜡树根
- 鹅掌楸
- 君迁子
- 马肠薯蓣
- 大风药
- 剪夏萝
- 葵花大蓟
- 狗牙根
- 粟糠
- 玉铃花
- 蒲草根
- 蚂蚁上树
- 狼牙委陵菜
- 黄花远志
- 黄泡子
- 点头菊
- 掌叶半夏
- 糕菜
- 刺瓜
- 黄瓜藤
- 尖槐藤
- 樗叶
- 竹节参
- 紫贝
- 桔梗
- 翅果唐松草
- 美洲凌霄
- 虾蟆皮
- 黄耆
- 黄蘑菇
- 榆耳
- 洋地黄
- 栘枍
- 榅桲
- 亚香棒虫草
- 洋芋
- 圆叶茅膏菜
- 岩人参
- 樱桃根
- 异叶青兰
- 亮叶冬青
- 岩凤尾蕨
- 樱桃叶
- 樱额
- 甜瓜花
- 夜交藤
- 杨栌耳
- 岩笋
- 岩松
- 樱桃
- 圆柏
- 脾寒草
- 月季花叶
- 洋白蜡树
- 栘依
- 羊角藤叶
- 岩莴苣
- 岩风子
- 月光花种子
- 岩扫把
- 月桂子
- 月见草
- 榆仁酱
- 榆蘑
- 油散木
- 摇钱树根
- 油茶油
- 原羚角
- 叶象花
- 原蚕蛾
- 岩五加
- 优若藜
- 延胡索
- 原蚕沙
- 榆白皮
- 海红豆
- 岩参
- 夜来香
- 异叶鳞始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