泡桐木皮
《中华本草》:泡桐木皮
拼音注音
Pào Tónɡ Mù Pí
英文名
Bark of Farges Catalpa
出处
出自《陕西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紫葳科植物灰楸的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talpa fargesii Bur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剥取树皮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灰楸 乔木,高达25m。幼枝、花序、叶柄均有分枝毛。树皮粗糙,灰褐色至灰白色,有纵纹及裂隙,并有少数圆形突起的皮孔。叶对生;叶柄长3-10cm;叶柄长3-10cm;叶片厚纸质;卵形或三角状心10-13cm,宽10-13cm,先端渐尖,基部截形或微心形,侧脉4-5对,基部有3出脉,叶幼时表面微有分枝毛,背面较密,以后变无毛。顶生伞房状总状花序,有花7-15朵;花萼2裂至近基部,裂片卵圆形;花冠淡红色至淡紫色,状,长约3.2cm;雄蕊2,内藏,退化雄蕊3枚,花丝着生于花冠基部;花柱丝形,长约2.5cm,柱头2裂,子房2室,胚珠多数。蒴果细圆柱形,下垂,长55-80cm,果片革质,2裂。种子椭圆状线形,薄膜质,两端具丝状种毛,连毛长约5-6cm。花期3-5月,果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村庄边、山谷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河北、陕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平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除痹;利湿解毒。主风湿痹痛;潮热;肢体痛;浮肿;热毒疮疥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泡桐木皮
拼音注音
Pào Tónɡ Mù Pí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紫葳科植物灰楸的树皮。全年可采,剥取枝皮,晒干。
原形态
落叶乔木,高可达15米。树皮粗糙,灰褐色至灰白色,有纵纹及裂隙,并有少数圆形突起的皮孔;幼枝灰褐色,有星状毛。叶对生,卵形,长7~12厘米,先端长尖,基部圆形或略为心形,在幼树上常为3裂,上面稍有毛,下面毛较密;叶柄长。总状花序顶生,有花7~15;淡红色或淡紫色;花冠钟形,2唇形,上唇2裂,下唇3裂,喉部有紫褐色斑点。
生境分布
生于高山之山坡或山谷中。分布河南、陕西、湖北、四川等地区。
性味
苦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,止痛,消肿。治风湿潮热,肢体困痛,关节炎,浮肿,热毒,疥疮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鱼眼草根
- 偏瓣花根
- 朴树根皮
- 披叶苔
- 枇杷叶
- 披散糖荠
- 普洱茶膏
- 枇杷花
- 兖州卷柏
- 帕梯果
- 矩形叶鼠刺
- 救军粮叶
- 箭杆七
- 尖叶子打虫药
- 莙荙子
- 碱地马蔺
- 粳米泔
- 苣荬菜花
- 荆芥
- 接骨风
- 菊苣根
- 菊花
- 接骨草
- 绛梨木根
- 浆包藤
- 绛梨木叶
- 羯布罗香
- 爵床
- 尖槐藤
- 戟形石韦
- 家独行菜
- 蒺藜根
- 节瓜
- 绛梨木子
- 甲香
- 节节茶
- 江南桤木
- 荠菜花
- 荠菜
- 椒目
- 菊叶三七
- 尖叶川黄瑞木
- 极丽马先蒿
- 菅茅根
- 多刺绿绒蒿
- 神曲
- 白千层
- 大狗尾草
- 白鸭肉
- 红骨参
- 打虫果
- 花酸苔
- 穿石藤
- 槐枝
- 墓头回
- 鼠李
- 瓜子莲
- 破血丹
- 扶桑金星蕨
- 广西莪术
- 菊花根
- 荚果蕨贯众
- 檵花叶
- 接骨树
- 尖萼厚皮香
- 寄生黄
- 急性子
- 荆芥根
- 菅
- 江南玄胡
- 绢毛木姜子
- 菊花黄连
- 茭白
- 接骨树皮
- 姜花果实
- 姜黄草
- 戟叶石韦
- 绞股蓝
- 胶质鼠尾草
- 聚花风铃草
- 榉树皮
- 尖山橙
- 焦槟榔
- 家兔骨
- 聚头蓟
- 姬蕨
- 寄马桩
- 橘根
- 拘那花
- 芥菜
- 箭叶蓼
- 接骨木根
- 接骨仙桃
- 橘叶巴戟
- 棘胸蛙
- 橘
- 聚叶虎耳草
- 尖苞柊叶根
- 接骨木叶
- 尖齿耳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