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耳大黄叶
《中华本草》:牛耳大黄叶
拼音注音
Niú ěr Dài Huánɡ Yè
出处
出自《重庆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皱叶酸模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mex crispus L.采收和储藏:4~5月采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50-100cm。根肥厚,黄色,有酸味。茎直立,通常不分枝,具浅槽。叶互生;托叶鞘膜质,管状,常破裂;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12-18cm,宽2-4.5cm,先端短渐尖,基部渐狭,边缘有波状皱褶,两面无毛。花多数聚生于叶腋,或形成短的总状花序,合成一狭长的圆锥花序;花被片6,2轮,宿存;雄蕊6;柱头3,画笔状。瘦果三棱形,有锐棱,长2mm,褐色有光泽。花果期6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沟边湿地,河岸及水甸子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、华北及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福建、台湾、广西、贵州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枯绿色,皱缩。展平后基生叶具长叶柄,叶片薄纸质,披针形至长圆形,长16-22cm,宽1.5-4cm,基部多为楔形;茎生叶较小,叶柄较短,叶片多长披针形;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、截形或楔形,边线波状皱褶,两面无毛;托叶鞘筒状,膜质。气微,味苦、涩。
化学成分
牛耳大黄叶含维生素(vitamin)A[1]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止咳。主热结便秘;咳嗽;痈肿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;或作菜食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牛耳大黄叶
拼音注音
Niú ěr Dài Huánɡ Yè
出处
《重庆草药》
来源
为蓼科植物皱叶酸模的叶片。
功能主治
《重庆草药):"清热解毒,利大便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或作菜食。
复方
治咳嗽无痰,头晕:牛耳大黄叶、水猪毛七、淡竹叶,熬水服三次。(《四川中药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南瓜蒂
- 女儿红叶
- 牛心补
- 牛肉
- 牛肚
- 牛脂
- 牛鼻
- 南瓜叶
- 囊距翠雀
- 女贞子
- 柠檬叶
- 柠檬桉果
- 泥鳅
- 牛皮草
- 牛耳朵
- 牛肋巴
- 牛胆
- 牛背鹭
- 牛蒡茎叶
- 牛西西叶
- 牛蹄
- 钮子药
- 柠檬桉叶
- 牛耳枫子
- 糯米
- 钮子瓜
- 女贞叶
- 柠条花
- 盘龙七
- 牛泷草
- 牛角七
- 鸟不企
- 鸟不企叶
- 南瓜子
- 奶椎
- 尿桶弓
- 扭筋草
- 牛膝
- 牛膝茎叶
- 牛角三七
- 牛角(角思)
- 牛骨
- 女儿茶
- 女娄菜
- 奶汁树
- 宁波溲疏
- 扭肚藤
- 扭鞘香茅
- 柠檬
- 牛喉咙
- 牛奶柴
- 牛奶浆草
- 牛角腮
- 糯稻根
- 南赤瓟
- 女菀
- 柠条根
- 楠材
- 牛胞衣
- 牛至
- 牛蒡
- 牛西西
- 牛角藓
- 牛鼻栓
- 鸟巢菌
- 南蛇藤果
- 柠檬根
- 柠檬桉树脂
- 柠鸡儿
- 牛乳
- 牛筋条
- 牛筋果
- 牛耳枫
- 牛耳枫枝叶
- 南烛子
- 南瓜
- 南瓜须
- 楠藤
- 牛奶浆根
- 牛戳口
- 牛皮
- 牛轭草
- 南瓜七
- 女金芦
- 奶浆木
- 尿泡草
- 柠条子
- 柠檬桉
- 牛嗓管树根
- 牛奶子
- 牛心果
- 牛毛七
- 牛蹄甲
- 草本三角枫
- 楠木
- 牛口涎
- 牛耳大黄
- 牛齿
- 闹狗药
- 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