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瓜叶
《中华本草》:南瓜叶
拼音注音
Nán Guā Yè
英文名
Cushaw leaf
出处
出自《岭南草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curbita moschata (Duch. Ex Lam.) Duch. Ex Poir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一年生蔓生草本,茎条达2-5m。常节部生根,密被白色刚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粗壮,长8-19cm,被刚毛;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,有5角或5浅裂,长12-25cm,宽20-30cm,先端尖,基部深心形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以,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,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。卷须稍粗壮,被毛3-5歧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单生,花萼筒肿钟形,长5-6mm,裂片条形,长10-15mm,被柔毛,上部扩大成叶状,花冠黄色,钟状,长约8cm,5中裂,裂片边缘反卷,雄蕊3,花丝腺体状,长5-8mm,花室折曲;雌花单生,子房1赛马,花柱短,柱头3,膨大,先端2裂,果梗粗壮,有棱槽,长5-7cm,瓜蒂扩大成喇叭状。瓠果形状多样,外面常有纵沟。种子多数,长卵形或长圆形,灰白色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均有。
性味
味甘;微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;解暑;止血。主暑热口渴;热痢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,鲜品加倍;或入散剂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南瓜叶
拼音注音
Nán Guā Yè
出处
《岭南草药志》
来源
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叶片,夏、秋采收。
化学成分
含叶绿素。为天然食用色素。
功能主治
治痢疾,疳积,创伤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两;或入散剂。外用:研末掺。
复方
①治风火痢:南瓜叶(去叶柄)七至八片。水煎,加食盐少许服之,五至六次即可。(《闽东本草》)
②治小儿疳积:南瓜叶一斤,腥豆叶(即大眼南子叶)半斤,剃刀柄二两。晒干研末。每次五钱,蒸猪肝服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③治刀伤:南瓜叶,晒干研末,敷伤口。(《闽东本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柠檬叶
- 女贞子
- 扭序花
- 锦线镖
- 蘼芜
- 泥鳅
- 牛心茄子
- 麦穗七
- 囊距翠雀
- 马尿花
- 柠檬桉叶
- 马桑叶
- 马蔺
- 马蹄叶
- 马边绣球
- 马骨
- 麦芽
- 麻布七
- 南天竹梗
- 奶椎
- 尿桶弓
- 柠条花
- 南天竹叶
- 南天竹子
- 茉莉花
- 韭叶芸香草
- 马肋巴
- 马蔺花
- 马银花
- 长毛柃叶
- 红楠
- 蔓荆子叶
- 蔓赤车
- 马鬃参
- 榆耳
- 南亚新木姜
- 南岭黄檀
- 蒙自木蓝
- 蜜环菌
- 牛伴木
- 马鹊树
- 麦刺藤叶
- 麦麸草
- 蜜桶花
- 南烛
- 茅瓜叶
- 蜜蜂子
- 马草
- 马蹄甲
- 马鞭石斛
- 茅膏菜
- 马兜铃
- 麦麸草根
- 麻柳果
- 金鸡尾
- 锯鲨肝
- 莓叶委陵菜
- 马蹄蕨
- 南方六道木
- 马蹄荷根
- 鮸鱼
- 麦瓶草
- 麻叶荨麻
- 南瓜瓤
- 蔓胡颓子根
- 面根藤
- 牛尾泡
- 麦奴
- 麻叶绣球果
- 马桑
- 马牙半支
- 马铃根
- 麻牛膝
- 金荞麦
- 奴柘刺
- 拿虎
- 莽草根
- 女贞根
- 宁油麻藤
- 蜜柑草
- 面筋
- 石刁柏
- 朴树根皮
- 蒲公英
- 盆架树
- 丁香油
- 芥蓝
- 麋茸
- 马先蒿
- 蜜蜂房
- 蒙古山萝卜
- 金钗石斛
- 茅香根
- 女金丹
- 牛儿藤
- 木通根
- 麻糖风
- 蔓胡颓子
- 锯齿王
- 马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