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瓜叶
《中华本草》:南瓜叶
拼音注音
Nán Guā Yè
英文名
Cushaw leaf
出处
出自《岭南草药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ucurbita moschata (Duch. Ex Lam.) Duch. Ex Poir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一年生蔓生草本,茎条达2-5m。常节部生根,密被白色刚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粗壮,长8-19cm,被刚毛;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,有5角或5浅裂,长12-25cm,宽20-30cm,先端尖,基部深心形,上面绿色,下面淡绿以,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,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。卷须稍粗壮,被毛3-5歧。花单性,雌雄同株;雄花单生,花萼筒肿钟形,长5-6mm,裂片条形,长10-15mm,被柔毛,上部扩大成叶状,花冠黄色,钟状,长约8cm,5中裂,裂片边缘反卷,雄蕊3,花丝腺体状,长5-8mm,花室折曲;雌花单生,子房1赛马,花柱短,柱头3,膨大,先端2裂,果梗粗壮,有棱槽,长5-7cm,瓜蒂扩大成喇叭状。瓠果形状多样,外面常有纵沟。种子多数,长卵形或长圆形,灰白色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均有。
性味
味甘;微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;解暑;止血。主暑热口渴;热痢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0-15g,鲜品加倍;或入散剂。外用:适量,研末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南瓜叶
拼音注音
Nán Guā Yè
出处
《岭南草药志》
来源
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叶片,夏、秋采收。
化学成分
含叶绿素。为天然食用色素。
功能主治
治痢疾,疳积,创伤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两;或入散剂。外用:研末掺。
复方
①治风火痢:南瓜叶(去叶柄)七至八片。水煎,加食盐少许服之,五至六次即可。(《闽东本草》)
②治小儿疳积:南瓜叶一斤,腥豆叶(即大眼南子叶)半斤,剃刀柄二两。晒干研末。每次五钱,蒸猪肝服。(《岭南草药志》)
③治刀伤:南瓜叶,晒干研末,敷伤口。(《闽东本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万年青叶
- 狼麻
- 白透骨消
- 蕨
- 甜瓜茎
- 狗骨
- 漏斗菜
- 柞蚕蛹
- 杜茎山
- 合掌消
- 狗头骨
- 风轮菜
- 对叉疔药
- 六道木
- 刺藦苓草
- 玉簪
- 五爪龙
- 牡荆子
- 马刀
- 柄马勃
- 张公鱼
- 红酸杆
- 桂木
- 油柑木皮
- 荔枝叶
- 宜昌楼梯草
- 三消草
- 山土瓜
- 栾犀
- 冰球子
- 雷公藤
- 芭蕉根
- 空心莲子草
- 小红藤
- 囊距翠雀
- 西藏鸡爪草花
- 绣线菊
- 美商陆
- 牛伴木
- 碎米荠
- 狼尾草根
- 无患子树皮
- 秃疮花
- 佛手花
- 红马蹄草
- 辣椒叶
- 佩兰
- 金樱花
- 罗锅底
- 鼠皮
- 薄荷露
- 慈姑叶
- 列当
- 柚花
- 大叶黄杨根
- 岩石羊
- 红色新月蕨
- 树地瓜
- 山楂根
- 乌鸦肉
- 母猪草
- 红石耳
- 楮头红
- 四轮香
- 簕苋菜
- 黑果
- 菱蒂
- 带叶报春花
- 过岗龙
- 木鳖子
- 石楠
- 留师蜜
- 翼核果
- 小花鸢尾根
- 心叶荆芥
- 旱荷叶
- 轮叶铃子香
- 鸡骨草
- 麻腊干
- 厚叶旋蒴苣苔
- 莲叶橐吾
- 桐叶千金藤
- 化香树果
- 地不容
- 肉桂叶
- 毛黄堇
- 水冬瓜
- 鹭鸶兰
- 禾虫
- 博落回
- 鬣羚骨
- 白石英
- 螺旋藻
- 黄花夹竹桃叶
- 心叶党参
- 金顶蘑
- 落花生
- 三对叶丹参
- 碎米蕨
- 诃子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