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鼻
《中华本草》:牛鼻
拼音注音
Niú Bí
别名
牛、水牛
英文名
Ox nose, Water Buffalo nose
出处
出自《食疗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鼻子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2.Bubalusbubalis Linnaeus.采收和储藏:宰牛时取下鼻部,鲜用,亦可冷藏或烘干。
原形态
1.黄牛,体第1.5-2m,体重一般在280kg左右。体格强壮结实,头大额广,鼻阔口大,上唇上部有两个大鼻孔,基间皮肤硬而光滑,无毛,称为鼻镜。眼、耳都较大。头上有角1对,左右分开,角之长短、大小随品种而异弯曲无分枝,中空,内有骨质角髓。四肢匀称,4路,均有蹄甲,其后方2趾不着地,称悬蹄。尾较长,尾端具丛毛,毛色大部分为黄色,无杂毛掺混。2.角较长大面扁,上有很多任务发纹,颈短,腰腹隆凸。四肢较短,蹄较大。皮厚无汗腺,毛粗而短,体前部较密,后背及胸腹各部较疏。体色大多灰黑色,但亦有黄褐色或白色的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其性格温驯,生长较快。食植物性饲料。资源分布:1.全国各地均有饲养。2.全国大部分地区均饲养,以南方水稻田地区为多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归经
肺;胃;肝经
功能主治
生津;下乳;止咳。主消渴;妇人无乳;咳嗽;口眼歪斜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适量;或研末,3g,冲服。外用:适量,炙热涂。
各家论述
1.《食疗本草》:治妇人无乳汁,作羹,空心食之。2.《本草拾遗》:和石燕煮汁服,主消渴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牛鼻
拼音注音
Niú Bí
出处
《食疗本草》
来源
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鼻。
功能主治
①《食疗本草》:"治妇人无乳汁,作羹,空心食之。"
②《本草拾遗》:"和石燕煮汁服,主消渴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刺儿菜
- 刚竹
- 天王七果实
- 鹅涎
- 宽卵叶山蚂蝗
- 山竹子
- 鸡子黄
- 蘘荷子
- 藿香
- 滇列当
- 泡桐
- 三七
- 叶上珠
- 苦蘵根
- 缘毛筋骨草
- 鲎壳
- 石指甲
- 鹿角胶
- 变蛋
- 狗宝
- 一口红
- 桃胶
- 四川澄茄子
- 小果栀子
- 蚌粉
- 骆驼毛
- 粟芽
- 家独行菜
- 节瓜
- 黄蘑菇
- 獭肝
- 垂花胡枝子
- 夏丸
- 功劳木
- 白芷
- 贯众
- 夜明砂
- 马边绣球
- 合掌草
- 小铜锤
- 一把伞
- 装饰卷柏
- 林檎根
- 少年红
- 安徽杜鹃
- 土白蔹
- 柱果木榄叶
- 马骨
- 莲子
- 凉喉茶
- 酸不溜根
- 毛麝香
- 丁香树皮
- 黄锁梅叶
- 牛嗓管树根
- 羊肚
- 山梅花
- 四季春
- 宽唇神香草
- 酱瓜
- 灰藋
- 野山楂
- 玉簪花
- 枳椇木汁
- 簝叶竹根
- 高山露珠草
- 桃儿七果
- 野苦梨根
- 冷蕨
- 肺心草
- 芒气笋子
- 野鸡头
- 高梁泡叶
- 茵芋
- 梅花冰片
- 墙草根
- 大青叶
- 白酒草
- 鲟鱼
- 泡掌筒
- 毒箭羊角拗
- 天山雪莲花
- 两色乌头
- 三角叶风毛菊
- 牛心果
- 环纹苦乳菇
- 橄榄仁
- 硬枝黑锁梅
- 山韭菜
- 紫靛
- 雪山林
- 木芙蓉根
- 水香柴
- 合子草
- 蝤蛴
- 金瓜
- 防风草
- 大将军
- 白蘑
- 金背枇杷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