糯稻根
《中华本草》:糯稻根
拼音注音
Nuò Dào Gēn
别名
糯稻根须、稻根须、糯谷根、糯稻草根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糯稻的根及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ryza sativa 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两季,糯稻收割后,控取根茎及须根,除去残茎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。秆直立,丛生,高约1m左右。叶鞘无毛,下部者长于节间;叶舌膜质而较硬,披针形,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,长5-25mm,幼时具明显的叶耳;叶片扁平,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,长30-60cm,宽6-15cm。圆锥花序疏松,成熟时向下弯曲,分枝具角棱,常粗糙;小穗长圆形,两侧压扁,长6-8mm,含3小花,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;颖极退化,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;退化外稃长3-4mm,两性小花外稃,有5脉,常具细毛,有芒或无芒,内稃3脉,亦被细毛;鳞被2,卵圆形,长1mm;雄蕊6;花药长2mm;花柱2枚,筒短,柱头帚刷状,自小花两侧伸出。颖果平滑。花、果期6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。资源分布: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全体集结成疏松的团状,上端有分离的残茎,圆柱形,中空,长2.5-6.5cm,外包数层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叶鞘;下端簇生多数须根。须根细长而弯曲,直径lmm,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,表皮脱落后显白色,略具纵皱纹。体轻,质软,气微,味淡。[br]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:表皮细胞少数残存,壁略木栓化,棕黄色。皮层宽广,外皮层细胞与表皮细胞上下交错排列;下方为I列小形木化厚壁细胞,4-6角形;其内为多列薄壁细胞,放射状排列;多数细胞分离解体,形成大的气腔,仅有细胞壁残存,近内皮层的薄壁细胞小,内皮层细胞的内侧壁加厚。中柱鞘为1列薄壁细胞;初生木质部多原型,韧皮部束位于木质部弧角间,后生木质部有5个大导管,木纤维发达。髓部细胞壁厚,木化。
性味
甘;平
鉴别
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0.1g,加70%乙醇2ml,温浸30分钟,过滤。滤液供点样用,以果糖烯酸液对照。分别点样于硅胶G薄板上,用乙酸乙酯-甲醇-乙酸-水(12:3:3:2)展开,以α-萘酚硫酸试液喷雾后加热显色,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应位置处显相同色斑。
炮制
取原药材,除去杂质及残茎,洗净,捞出沥干水,初段,干燥。[br]饮片性状:本品为不规则的段片或集结成疏松团状。根茎段呈圆柱形,黄棕色,直径3-6mm,中空。根段外表棕黄色或黄白色。体轻,气微,味淡。贮干燥容器内,置通风干燥处。
归经
肝;
功能主治
养阴除热;止汗。主阴虚发热;自汗盗汗;口渴咽干;肝炎;丝虫病
用法用量
内服:煎场,15-30g,大剂量可用60-120g。以鲜品为佳。
临床应用
用于阴虚发热,自汗盗汗,口渴咽干。糯稻根有一定的养胃阴、除虚热和止汗作用。对病后阴虚发热及肺痨蒸热盗汗者,尤为适宜。单用力薄,常随证配伍,如阴虚发热,口渴咽干者,配生地、麦冬、地骨皮之类以养阴清热;自汗盗汗者,配浮小麦、牡蛎之类以敛汗。《四川中药志》1960年版:“配苡仁、白蔻、陈皮、谷芽,治胃弱食少;配黄芩、白术能安胎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糯稻根
拼音注音
Nuò Dào Gēn
别名
糯谷根、糯稻草根
来源
禾本科稻属植物糯稻Oryza sativa L. var. glutinosa Matsum.,以根状茎及须根入药。夏秋两季(北方秋季)糯稻收割后,挖取根状茎及须根,洗净晒干。
性味
甘,平。
功能主治
养阴,止汗,健胃。用于自汗,盗汗,肝炎。
用法用量
1~3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牛西西
- 牛耳枫
- 牛至
- 青鱼胆
- 桑瘿
- 牛奶浆
- 牛奶莓
- 牛巴嘴
- 牛扁
- 牛角腮
- 卵叶鳞始蕨
- 矮杨梅皮
- 牛腰子果
- 牛蒡根
- 糯米泔
- 牛白藤
- 耐冬果
- 牛奶树
- 糯芋
- 牛肝
- 翻白叶
- 玄精石
- 牛齿
- 闹狗药
- 牛尾泡
- 逆阿落
- 鲇鱼
- 矮杨梅
- 矮茎朱砂根
- 凹瓦韦
- 钮子七
- 牛白藤根
- 牛羊草结
- 牛肋筋
- 牛尾蒿
- 牛肺
- 糯米条
- 牛奶菜
- 如意草
- 糯稻根须
- 牛舌草
- 牛黄
- 牛毛毡
- 牛王肺筋草
- 凹裂毛麝香
- 牛尾参
- 牛耳枫根
- 阿尔泰扭藿香
- 糯米团
- 牛肾
- 矮叶书带蕨
- 牛肝菌
- 脓见愁根
- 双参
- 米仔兰
- 水红花子
- 牛毛草
- 暗紫贝母
- 牛耳岩白菜
- 牛脑
- 安息香
- 艾纳香根
- 牛眼珠
- 牛尾独活
- 牛尾菜
- 滇丹参
- 水百合
- 山肉桂
- 仙人掌
- 狗头芙蓉
- 铜绿
- 土马鬃
- 黑乳菇
- 葛谷
- 盐肤子
- 鹅内金
- 棠梨
- 青脚莲
- 桃枝
- 玉簪花
- 短柱梅花草
- 枇杷叶露
- 刺竹叶
- 午香草
- 大树跌打
- 心叶兔耳风
- 隔山消
- 扒地蜈蚣
- 砂仁花
- 广玉兰
- 醋林子
- 青蛇藤
- 棱子芹根
- 多穗石柯叶
- 寒水石
- 麝香草
- 万年青根
- 榕树果
- 石彭子
- 铁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