豇豆根
《中华本草》:豇豆根
拼音注音
Jiānɡ Dòu Gēn
英文名
Cowpea Root
出处
出自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豇豆Vigna unguiculata (L.)Walp.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gna unguiculata (L.)Walp.[Dolichos unguiculata L.;Vigna sinensis (L.)Savi]
原形态
豇豆 一年生缠绕草本。茎无毛或近无毛。三出复叶,互生;顶生小叶片菱状卵形,长5-13cm,宽4-7cm,先端急尖,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,两面无毛,侧生小叶稍小,斜卵形;托叶菱形,长约1cm,着生处下延成一短距。总状花序腋生,花序较叶短,着生2-3朵花;小苞片匙形,早落;萼钟状,萼齿5,三角状卵形,无毛;花冠蝶形,淡紫色或带黄白色,旗瓣、翼瓣有耳,龙骨瓣无耳;雄蕊10,二体,(9)+ l;子房无柄,被短柔毛,花柱顶部里侧有淡黄色髯毛。荚果条形,下垂,长20-30cm,宽在1cm以内,稍肉质而柔软。种子多颗,肾形或球形,褐色。花期6-9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均有栽培。
性味
甘;平
归经
脾;胃经
功能主治
健脾益气;消积;解毒。主脾胃虚弱;食积;白带;淋浊;痔血;疔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0-90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小儿脾胃虚弱,食欲不振:豇豆根、鸡屎藤炖肉吃。(成都《常用草药治疗手册》)②治妇女白带,男子白浊:豇豆根半斤、藤藤菜根半斤。[br]炖肉或炖鸡吃。(《重庆草药》)
各家论述
1.《滇南本草》:捣烂敷疔疮。根、梗烧灰,调油搽破烂处,又能长肌肉。2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五淋,消食积。3.《重庆草药》:健脾益气。治脾胃虚弱,白带白浊,痔疮出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豇豆根
拼音注音
Jiānɡ Dòu Gēn
出处
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豇豆的根。
功能主治
健脾益气,消食
治食积,脾胃虚弱,淋浊,痔血,疔疮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捣烂敷疔疮。根、梗烧灰,调油搽破烂处,又能长肌肉。"
②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五淋,消食积。"
③《重庆草药》:"健脾益气。治脾胃虚弱,白带白浊,痔疮出血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鲜用2~3两;或炖肉,外用:捣敷或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复方
①治小儿脾胃虚弱,食欲不振:豇豆根、鸡屎藤炖肉吃。(成都《常用草药治疗手册》)
②治妇女白带,男子白浊:豇豆根半斤、藤藤菜根半斤。炖肉或炖鸡吃。(《重庆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救军粮叶
- 箭杆杨
- 硇砂
- 闹羊花
- 金线鱼
- 矩形叶鼠刺
- 普洱茶膏
- 聚花草
- 爬地卷柏
- 菊苣
- 蒲种壳
- 尖刀苦马菜
- 金乌贼(海螵蛸)
- 橘络
- 江篱
- 普洱茶
- 朴树根皮
- 泡桐木皮
- 泡花树
- 盘石龟
- 蒺藜花
- 牛藤
- 金刚藤头
- 巨藻
- 金榭榴
- 朴消
- 芨芨草
- 苤蓝叶
- 蒲公英
- 牛毛七
- 铺地黍根
- 牛肠
- 牛蒡子
- 金刷把
- 金环蛇
- 橘
- 金盏菊
- 檵花根
- 绛梨木叶
- 炮仗花
- 芨芨草花
- 荆芥叶莸
- 盆架树
- 荚蒾根
- 脾寒草
- 牛耳大黄叶
- 牛肚
- 金丝草
- 金刚藤
- 蒟酱
- 牛腰子果
- 金樱根
- 榉树皮
- 排钱草根
- 漂摇豆
- 葡萄藤叶
- 角果木叶
- 金丝李
- 尖嘴林檎果
- 糯米泔
- 婆罗门参
- 破头风
- 破布叶
- 蕨麻草
- 酱头
- 尖槐藤
- 尖顶羊肚菜
- 金星草
- 耐冬果
- 蒟蒻
- 牛白藤
- 金丝带
- 霹水草
- 金刀菜
- 惊风草
- 金挖耳
- 糯芋
- 金线草根
- 箭叶苣
- 片姜黄
- 片鸡尾草
- 破叶莲
- 菩提树皮
- 蕉芋
- 蒲儿根
- 金刚大
- 金星蕨
- 藕粉
- 披叶苔
- 矩圆线蕨
- 节瓜
- 炮弹果
- 破天菜
- 牛肝
- 金盏草
- 筋骨草
- 粳米
- 绛梨木
- 荆芥根
- 蓬莱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