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洱茶膏
《中华本草》:普洱茶膏
拼音注音
Pǔ ěr Chá Gāo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山茶科植物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(L.)O.Kuntze var.assamica(Mast.)Kitamura [Thea assamica Mast.]的嫩叶制成的膏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mellia sinensis(L.)O.Kuntze var.assamica(Mast.)Kitamura [Thea assamica Mast.]
原形态
普洱茶 常绿小乔木至乔木,高10-17m。小枝幼时有细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达1cm;叶片革质,卵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长10-20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细锯齿,两面无毛。聚伞序具花1-4朵,腋生;花白色,芳香,直径约4cm;萼片5,宿存,内面无毛,花瓣7-9,基部连合并与外轮雄蕊连合;雄蕊多数,成2轮,外轮花丝连合成长或短管,内轮5-15枚,分离,均无毛,花药丁字着生;子房上位,3室,有毛,药柱只在先端分裂。蒴果扁圆形,直径3-4cm。种子几圆形,直径约15m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重型地排水良好的赤土或多杂石的土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至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苦;甘;涩;寒
归经
胃经
功能主治
消食化痰;清胃生津;敛疮止痛;止血。主肉食积滞;酒后口渴;口糜;咽痛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开水烊化,1.5-3g。外用:适量,噙咽或研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急性子
- 阳雀花根
- 橘络
- 匍伏堇
- 普洱茶
- 朴树根皮
- 野花椒
- 野豌豆
- 野酒花
- 尖刀苦马菜
- 野鸦椿叶
- 巨藻
- 榉树叶
- 橘
- 檵花根
- 偏花黄芩
- 朴消
- 泡桐木皮
- 及己
- 家麻树
- 野鸦椿子
- 救必应
- 椒蒿
- 橘叶巴戟
- 橘根
- 橘白
- 檵花
- 朴树叶
- 野花椒叶
- 野花椒根
- 叫姑姑
- 吉笼草
- 家独行菜
- 野鸦椿花
- 阳起石
- 雁肉
- 橘叶
- 橘核
- 姜三七
- 姜叶
- 姜炭
- 嫁(虫戚)
- 家兔骨
- 野鸦椿根
- 景天三七根
- 棘刺花
- 橘红珠
- 野芋实
- 野茶子
- 堇宝莲叶
- 姜叶三七
- 银不换
- 银花子
- 景天三七
- 景天花
- 棘叶
- 偏瓣花根
- 朴树皮
- 杜鹃兰
- 野花椒皮
- 吉林乌头
- 吉龙草
- 姜石
- 野辣子
- 花叶秋海棠
- 建兰叶
- 接骨木根
- 吉利子树
- 野葡萄根
- 野马蹄草
- 建兰根
- 银灰旋花
- 阴地蕨
- 椒目
- 排钱草
- 野兔毛
- 野靛青
- 野鸦椿皮
- 野麦子
- 银叶柳
- 银柴胡
- 榉树皮
- 帕梯
- 排钱草根
- 朴树
- 君迁子
- 嘉兰
- 野颠茄
- 野香茅
- 野苜蓿
- 吉祥草
- 姜味草
- 尖嘴林檎果
- 尖槐藤
- 尖顶羊肚菜
- 银白杨叶
- 银老梅
- 景天
- 婆罗门参
- 野芭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