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洱茶膏
《中华本草》:普洱茶膏
拼音注音
Pǔ ěr Chá Gāo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山茶科植物普洱茶Camellia sinensis(L.)O.Kuntze var.assamica(Mast.)Kitamura [Thea assamica Mast.]的嫩叶制成的膏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mellia sinensis(L.)O.Kuntze var.assamica(Mast.)Kitamura [Thea assamica Mast.]
原形态
普洱茶 常绿小乔木至乔木,高10-17m。小枝幼时有细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达1cm;叶片革质,卵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长10-20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有细锯齿,两面无毛。聚伞序具花1-4朵,腋生;花白色,芳香,直径约4cm;萼片5,宿存,内面无毛,花瓣7-9,基部连合并与外轮雄蕊连合;雄蕊多数,成2轮,外轮花丝连合成长或短管,内轮5-15枚,分离,均无毛,花药丁字着生;子房上位,3室,有毛,药柱只在先端分裂。蒴果扁圆形,直径3-4cm。种子几圆形,直径约15m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重型地排水良好的赤土或多杂石的土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至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苦;甘;涩;寒
归经
胃经
功能主治
消食化痰;清胃生津;敛疮止痛;止血。主肉食积滞;酒后口渴;口糜;咽痛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开水烊化,1.5-3g。外用:适量,噙咽或研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硇砂
- 闹羊花
- 矩形叶鼠刺
- 聚花草
- 爬地卷柏
- 菊苣
- 蒲种壳
- 尖刀苦马菜
- 橘络
- 江篱
- 普洱茶
- 朴树根皮
- 泡桐木皮
- 泡花树
- 盘石龟
- 蒺藜花
- 牛藤
- 金刚藤头
- 巨藻
- 金榭榴
- 朴消
- 芨芨草
- 苤蓝叶
- 蒲公英
- 牛毛七
- 铺地黍根
- 牛肠
- 牛蒡子
- 金刷把
- 金环蛇
- 橘
- 金盏菊
- 檵花根
- 绛梨木叶
- 炮仗花
- 芨芨草花
- 荆芥叶莸
- 盆架树
- 荚蒾根
- 脾寒草
- 牛耳大黄叶
- 牛肚
- 金丝草
- 金刚藤
- 蒟酱
- 牛腰子果
- 金樱根
- 榉树皮
- 排钱草根
- 漂摇豆
- 葡萄藤叶
- 角果木叶
- 金丝李
- 尖嘴林檎果
- 糯米泔
- 婆罗门参
- 破头风
- 破布叶
- 蕨麻草
- 酱头
- 尖槐藤
- 尖顶羊肚菜
- 金星草
- 耐冬果
- 蒟蒻
- 牛白藤
- 金丝带
- 霹水草
- 金刀菜
- 惊风草
- 金挖耳
- 糯芋
- 金线草根
- 箭叶苣
- 片姜黄
- 片鸡尾草
- 破叶莲
- 菩提树皮
- 蕉芋
- 蒲儿根
- 金刚大
- 金星蕨
- 藕粉
- 披叶苔
- 矩圆线蕨
- 节瓜
- 炮弹果
- 破天菜
- 牛肝
- 金盏草
- 筋骨草
- 粳米
- 绛梨木
- 荆芥根
- 蓬莱葛
- 酱瓜
- 金兰
- 金瓜草
- 金缕半枫荷叶
- 朴树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