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叶
《*辞典》:姜叶
拼音注音
Jiānɡ Yè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姜科植物姜的叶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辛,温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金匮要略》:"食脍多不消,结为症病,以姜叶汁饮之一升。"
②《本草汇言》:"散水结,杀鱼脍生冷诸积,捣汁和酒饮。"
复方
治打伤瘀血:姜叶一升,当归三两。为末。温酒服方寸匕,日三。(《范汪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姜叶
拼音注音
Jiānɡ Yè
英文名
leaf of Common Ginger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姜科植物姜的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ingiber officinale Rosc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碎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姜,多年生草本,高50-80cm。根茎肥厚,断面黄白色,有浓厚的辛辣气味。叶互生,排成2列,无柄,几抱茎;叶舌长2-4mm;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,长15-30cm,宽1.5-2.2cm,先端渐尖,基部狭,叶革鞘状抱茎,无毛。花葶自根茎中抽出,长15-25cm;穗状花序椭圆形,长4-5cm;苞片卵形,长约2.5cm,淡绿色,边缘淡黄色,先端有小尖头;花萼管长约1cm,具3短尖齿;花冠黄绿色,管长2-2.5cm,裂片3,披针形,长不及2cm,唇瓣的中间裂片长圆状倒卵开,较花冠裂片短,有紫色条纹和淡黄色斑点,两侧裂片卵形,黄绿色,具紫色边缘;雄蕊1,暗紫色,花药长约9m,药隔附属体包裹住花柱;子房3室,无毛,花柱1,柱头近球形。蒴果。种子多数,黑色。花期8月。
生境分布
我国中部、东南部至西南部各少广为栽培。
性味
味辛;性温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活血散结。主症积;扑损瘀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每次1.5g;或捣汁。
复方
治打伤瘀血:姜叶一升,当归三两。为末。温酒服方寸匕,日三。(《范汪方》)
各家论述
1.《金匮要略》:食脍多不消,结为症病,以姜叶汁饮之一升。2.《本草汇言》:散水结,杀鱼脍生冷诸积,捣汁和酒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鹦鹉
- 山芹
- 广石豆兰
- 竹节树
- 安息香
- 阿育魏实
- 庵 (艹闾)子
- 矮杨梅
- 竹叶榕
- 凹头苋
- 艾纳香
- 暗紫贝母
- 阿月浑子
- 矮脚南
- 矮人陀
- 紫金沙
- 矮陀陀
- 阿魏侧耳
- 紫云菜
- 矮地茶
- 阿利藤
- 紫贝
- 阿氏蒿
- 凹瓦韦
- 阿里红
- 艾虎脑
- 柿霜
- 鹌鹑
- 凹朴皮
- 矮醋栗
- 庵摩勒
- 艾实
- 桉油
- 紫菀
- 艾叶
- 藕蔤
- 庵闾
- 仙掌子
- 红土子
- 赤茯苓
- 风化硝
- 椴叶独活
- 四大天王
- 算盘子叶
- 四楞筋骨草
- 山蚂蝗
- 水龙胆草根
- 火赤链蛇
- 山绿茶
- 白杨枝
- 东北红豆杉
- 石蟹
- 小麦
- 蓬莪术
- 入地蜈蚣
- 糯米泔
- 对叶林根
- 丝瓜络
- 丁香枝
- 朴消
- 天目木姜叶
- 止咳草
- 决明子
- 枳椇根
- 东风菜
- 大戟
- 马尾伸筋草
- 秘鲁香胶
- 藜茎
- 珠兰根
- 皂角刺
- 猪仔笠
- 止咳菊
- 苦夭
- 抓地虎
- 细叶小羽藓
- 苦楝叶
- 小花五味子藤
- 钝齿铃子香
- 茅栗
- 裂叶崖角藤
- 牛奶子
- 猪蹄
- 八仙花
- 岩败酱
- 仔榄树
- 知母
- 枳根皮
- 槠子皮叶
- 骆驼蹄瓣
- 山郎木叶
- 饱饭花枝叶
- 枣核
- 油桐根
- 猪胆粉
- 云南柴桂
- 三叶金锦香
- 野慈姑
- 榕须
- 叶上珠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