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皮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姜皮
拼音注音
Jiānɡ Pí
别名
生姜皮
来源
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.的栓皮及附着的一部分表层。将生姜洗净,浸于清水中过夜,用刀将深色的栓皮及附着的一部分皮层剥下,晒干。
功能主治
辛,微温。
用法用量
行气消水。用于小便不利,水肿等症。
注意
五分至一钱五分,煎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姜皮
拼音注音
Jiānɡ Pí
别名
生姜皮(《食疗本草》),生姜衣(《江苏植药志》)。
出处
《本草图经》
来源
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的栓皮。秋季挖取姜的根茎,洗净,用竹刀刮取外层栓皮,晒干。
生境分布
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。
形状
干燥栓皮,呈卷缩不整齐的碎片,灰黄色,有细皱纹,有的具线状的环节痕迹,内表面常具黄色油点。质软,有特殊香气,味辣。
性味
辛,凉。
①《食疗本草》:"寒。"
②《纲目》:"辛,凉,无毒。"
归经
①《本草再新》:"入牌、肺二经。"
②《本草撮要》:"入足太阴经。"
功能主治
行水,消肿。治水肿胀满。
①《纲目》:"消浮肿腹胀痞满,和脾胃,去翳。"
②《药品化义》:"勿大发散,有退虚热之功。"
③《医林纂要》:"达于皮毛,行水驱风,止汗。"
④《本草再新》:"和脾降肺,行水消肿,治膈噎胀满。"
⑤《江苏植药志》:"外用于脓肿创伤,皮肤癣症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.5钱。
复方
①治头面虚浮,四肢肿满,心腹膨胀,上气促急,腹胁如鼓,绕脐胀闷,有妨饮食,上攻下庄,来去不定,举动喘乏:五加皮、地骨皮、生姜皮、大腹皮、茯苓皮各等分。上为粗末。每胀三钱,水一盏半,煎至八分,去滓稍热服之,不拘时候。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。(《局方》五皮散)
②治偏风:生姜皮,作屑末,和酒服。(《食疗本草》)
各家论述
《医林纂要》:"姜皮辛寒,凡皮,多反本性,故寒。以皮达皮,辛则能行,故治水浮肿,去皮肤之风热。姜发汗,则姜皮止汗,且微寒也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金线草根
- 九里香根
- 假刺藤
- 剪夏罗根
- 蕉芋
- 将军树
- 金刚大
- 金挖耳
- 金星蕨
- 椒目
- 金荞麦
- 假葡萄
- 假连翘叶
- 蕨萁
- 金堂葶苈
- 金樱根
- 榉树皮
- 锦鸡儿
- 通脉丹
- 假酸浆
- 决明子
- 剑麻
- 劲直酢浆草
- 蕨麻草
- 角果木叶
- 吉祥草
- 嘉兰
- 金丝李
- 金星草
- 假地豆
- 金槐
- 金盏菊根
- 橘红
- 金鸡尾
- 假耧斗菜
- 卷心菜
- 酒饼叶根
- 尖药花
- 金刚刺
- 接骨木根
- 金牛草
- 假通草树皮
- 剑叶铁树叶
- 角果木
- 吉利子树
- 酒酿
- 姬蕨
- 建兰叶
- 金剪刀
- 建兰根
- 蛇含
- 葛叶
- 金狮藤
- 棘豆根
- 九层风
- 假黄麻
- 剑叶玉簪
- 见血住
- 角翅卫矛
- 尖叶唐松草
- 金棒锤
- 交让木
- 假山皮条
- 锯鲨肝
- 假连翘
- 剪夏罗
- 蓟罂粟子
- 姜花果实
- 尖叶子打虫药
- 尖顶地星
- 极丽马先蒿
- 金匙叶草
- 金龙胆草
- 卷伞菌
- 见血飞
- 吉丁虫
- 夹蛇龟
- 尖舌苣苔
- 建兰花
- 戟叶瓦韦
- 戟叶石韦
- 接筋草
- 金果榄
- 接骨树
- 棘胸蛙
- 假木通
- 假茼蒿
- 剑叶耳草
- 金丝藤
- 金慈姑
- 黄果茄
- 接骨丹
- 接骨树皮
- 假香附
- 卷茎蓼
- 卷边桩菇
- 角翅卫矛根
- 接骨紫菀
- 金粉蕨
- 九子不离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