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屎木
《*辞典》:羊屎木
拼音注音
Yánɡ Shǐ Mù
出处
《南宁市药物志》
来源
为木犀科植物牛矢果的叶及树皮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7米,无毛。叶对生;矩圆形至倒披针状矩圆形,长7~15厘米,宽2~5厘米,先端短渐尖而锐,基部长楔尖,全缘或近上半部有极疏的小齿;纸质;叶柄长1.5~2.5厘米。圆锥花序腋生,短于叶柄.小花排列紧密;花冠白色或绿白色;小苞片卵状矩圆形或卵状三角形;花柄极短,长1~2毫米;萼4齿裂,长约1毫米,裂片钝头,有小睫毛;花冠裂片4,长约3毫米。核果矩圆形,长1.5~2毫米,熟时紫黑色。花期5月。
生境分布
分布广东、广西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散脓血,治痈疮发背。
用法用量
外用:煎成浓液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羊屎木
拼音注音
Yánɡ Shǐ Mù
出处
出自《南宁市药物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牛矢果的叶及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manthus matsumuranus Hayata[O.Maxinmus H.T.Chang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或乔木,高2.5-10m。树皮淡灰色,粗糙。小枝扁平,黄褐色或紫红褐色,无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1.5-3cm;叶片薄革质或厚纸质,倒披针形,长8-14cm,宽2.5-4.5cm,先端渐尖,具尖头,基部狭楔形,下延至叶柄,全缘或上半部有锯齿,两面无毛,具针尖状突起腺点。聚伞花序组成短小圆锥花序,着生于叶腋;苞片宽卵形,具小尖头,或边缘具短睫毛,花后脱落;小苞片三角状卵形,长1.5-2mm,边缘通常具睫毛;花芳香;花萼长1.5-2mm,裂片长0.2-1mm,边缘具纤毛;花冠淡绿白色或淡黄绿色,长3-4mm,花冠管与裂片儿等长,裂片反折,边缘具极短的睫毛;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上部,花丝长1-1.5mm,花药椭圆形,长约0.5mm,药隔不延伸;雌蕊长约4mm,子房长约1mm,柱头头状,微浅2裂。果椭圆形,长1.5-3cm,成熟时紫红色至黑色。花期5-6月,果期11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灌丛、密林中或山谷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;性寒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解毒排脓消痈。主痈疮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煎浓液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云南小膜盖蕨
- 硬骨凌霄
- 水松球果
- 蜀葵
- 降龙草
- 山丹
- 秋海棠
- 野甘草
- 胭脂木
- 苦马豆
- 菟丝子
- 楸子
- 乌鳢
- 田菁
- 小对叶草
- 铁扫帚
- 马兰
- 石楠
- 女贞子
- 牛耳大黄
- 山梅花
- 红毛菍
- 全叶马兰
- 苣荬菜
- 乌桕木根皮
- 假酸浆
- 卷丹
- 杉皮
- 冷水花
- 君迁子
- 山黄皮
- 费菜
- 核桃楸果
- 隔山消
- 黄鹌菜
- 牛耳枫枝叶
- 楮实
- 白子菜
- 毒箭羊角拗
- 柳杉
- 南天竹
- 云南鸡矢藤
- 菊芋
- 阔叶石韦
- 醋林子
- 樗叶
- 翻白草
- 云南仙人掌
- 茯苓
- 红皮云杉
- 虎尾草
- 钭叶榕
- 粉绿藤
- 大泡通皮
- 大叶白纸扇
- 野塘蒿
- 巴巴花
- 一把香
- 裕民贝母
- 羊山刺
- 大高良姜
- 过塘蛇
- 百里香
- 白扁豆
- 青藤
- 小黄鼠狼
- 益母草
- 红川乌
- 郁金
- 野葡萄藤
- 蛞蝓
- 萆薢
- 枳壳
- 榧螺
- 胆星
- 蚌花
- 飞廉
- 翻白叶
- 中华莛子藨
- 白茅根
- 棕叶七
- 昆明鸡血藤
- 柏根白皮
- 杜仲藤叶
- 飞天蜈蚣
- 枫香树根
- 竹节三七
- 滨海前胡
- 大金牛草
- 白扁豆皮
- 枪花药
- 土常山
- 蚯蚓
- 铧尖草
- 菥蓂
- 鹅蛋壳
- 带刺马鞭
- 石腊红
- 木鳖子根
- 喜鹊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