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屎木
《*辞典》:羊屎木
拼音注音
Yánɡ Shǐ Mù
出处
《南宁市药物志》
来源
为木犀科植物牛矢果的叶及树皮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7米,无毛。叶对生;矩圆形至倒披针状矩圆形,长7~15厘米,宽2~5厘米,先端短渐尖而锐,基部长楔尖,全缘或近上半部有极疏的小齿;纸质;叶柄长1.5~2.5厘米。圆锥花序腋生,短于叶柄.小花排列紧密;花冠白色或绿白色;小苞片卵状矩圆形或卵状三角形;花柄极短,长1~2毫米;萼4齿裂,长约1毫米,裂片钝头,有小睫毛;花冠裂片4,长约3毫米。核果矩圆形,长1.5~2毫米,熟时紫黑色。花期5月。
生境分布
分布广东、广西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散脓血,治痈疮发背。
用法用量
外用:煎成浓液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羊屎木
拼音注音
Yánɡ Shǐ Mù
出处
出自《南宁市药物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牛矢果的叶及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manthus matsumuranus Hayata[O.Maxinmus H.T.Chang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或乔木,高2.5-10m。树皮淡灰色,粗糙。小枝扁平,黄褐色或紫红褐色,无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1.5-3cm;叶片薄革质或厚纸质,倒披针形,长8-14cm,宽2.5-4.5cm,先端渐尖,具尖头,基部狭楔形,下延至叶柄,全缘或上半部有锯齿,两面无毛,具针尖状突起腺点。聚伞花序组成短小圆锥花序,着生于叶腋;苞片宽卵形,具小尖头,或边缘具短睫毛,花后脱落;小苞片三角状卵形,长1.5-2mm,边缘通常具睫毛;花芳香;花萼长1.5-2mm,裂片长0.2-1mm,边缘具纤毛;花冠淡绿白色或淡黄绿色,长3-4mm,花冠管与裂片儿等长,裂片反折,边缘具极短的睫毛;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上部,花丝长1-1.5mm,花药椭圆形,长约0.5mm,药隔不延伸;雌蕊长约4mm,子房长约1mm,柱头头状,微浅2裂。果椭圆形,长1.5-3cm,成熟时紫红色至黑色。花期5-6月,果期11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灌丛、密林中或山谷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;性寒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解毒排脓消痈。主痈疮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煎浓液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瘤孢地菇
- 鲨鱼胆
- 蜘蛛抱蛋
- 鹩哥舌
- 败毒草
- 狗乳汁
- 狼杷草
- 罗汉果根
- 落葵花
- 番荔枝根
- 娘娘菜
- 榕须
- 野猪肉
- 遍地金
- 漏篮子
- 檰芽
- 玉竹
- 金鱼草
- 五倍子苗
- 鸡脚刺
- 白梅花
- 狼牙委陵菜
- 莿(木冬)
- 榔榆叶
- 文蛤肉
- 榕树果
- 跌破竻
- 白薯莨
- 云南荚蒾根
- 羚羊肉
- 紫丁香
- 鼬瓣花根
- 松节
- 马刀
- 猴头菌
- 山棯根
- 绿段草
- 补骨脂
- 下冈哇
- 竹卷心
- 接骨紫菀
- 大过路黄
- 枇杷核
- 海龟
- 黄藨根
- 龙眼花
- 莱菔子
- 草牡丹
- 葎草根
- 拟进里香
- 鼠妇
- 紫葛
- 岩莴苣
- 高山唐松草
- 华风车子根
- 鱼胶
- 筀笋
- 篦子三尖杉
- 冰糖草
- 滇姜三七
- 猪鬃刚
- 子楝树根
- 独脚金
- 蕹菜根
- 蜈蚣
- 万年青叶
- 驴乳
- 驴骨
- 人面子叶
- 鳞花草
- 白果
- 威灵仙
- 土瓜
- 桦叶荚蒾
- 蛇尾草
- 海州骨碎补
- 甘蔗滓
- 大茶药根
- 莲生桂子草根
- 杜鹃兰
- 苦碟子
- 结香
- 圆叶野扁豆
- 牛角腮
- 铅灰
- 铺地黍
- 苍山橐吾
- 药用倒提壶
- 石榕
- 红筷子
- 新疆香堇
- 箐跌打
- 合欢花
- 青通草
- 龙骨风
- 慈姑叶
- 糠谷老
- 蛾药
- 海桐皮
- 菊花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