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屎木
《*辞典》:羊屎木
拼音注音
Yánɡ Shǐ Mù
出处
《南宁市药物志》
来源
为木犀科植物牛矢果的叶及树皮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可达7米,无毛。叶对生;矩圆形至倒披针状矩圆形,长7~15厘米,宽2~5厘米,先端短渐尖而锐,基部长楔尖,全缘或近上半部有极疏的小齿;纸质;叶柄长1.5~2.5厘米。圆锥花序腋生,短于叶柄.小花排列紧密;花冠白色或绿白色;小苞片卵状矩圆形或卵状三角形;花柄极短,长1~2毫米;萼4齿裂,长约1毫米,裂片钝头,有小睫毛;花冠裂片4,长约3毫米。核果矩圆形,长1.5~2毫米,熟时紫黑色。花期5月。
生境分布
分布广东、广西、台湾等地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散脓血,治痈疮发背。
用法用量
外用:煎成浓液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羊屎木
拼音注音
Yánɡ Shǐ Mù
出处
出自《南宁市药物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牛矢果的叶及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manthus matsumuranus Hayata[O.Maxinmus H.T.Chang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或乔木,高2.5-10m。树皮淡灰色,粗糙。小枝扁平,黄褐色或紫红褐色,无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1.5-3cm;叶片薄革质或厚纸质,倒披针形,长8-14cm,宽2.5-4.5cm,先端渐尖,具尖头,基部狭楔形,下延至叶柄,全缘或上半部有锯齿,两面无毛,具针尖状突起腺点。聚伞花序组成短小圆锥花序,着生于叶腋;苞片宽卵形,具小尖头,或边缘具短睫毛,花后脱落;小苞片三角状卵形,长1.5-2mm,边缘通常具睫毛;花芳香;花萼长1.5-2mm,裂片长0.2-1mm,边缘具纤毛;花冠淡绿白色或淡黄绿色,长3-4mm,花冠管与裂片儿等长,裂片反折,边缘具极短的睫毛;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上部,花丝长1-1.5mm,花药椭圆形,长约0.5mm,药隔不延伸;雌蕊长约4mm,子房长约1mm,柱头头状,微浅2裂。果椭圆形,长1.5-3cm,成熟时紫红色至黑色。花期5-6月,果期11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灌丛、密林中或山谷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苦;性寒
归经
肺经
功能主治
解毒排脓消痈。主痈疮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煎浓液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稗米
- 粉绿藤
- 断板龟
- 赤楠蒲桃叶
- 灯笼草
- 八角枫
- 独叶岩珠
- 豨莶根
- 石蕊
- 蛇胆草
- 云南冻青叶
- 紫薇叶
- 河蚌
- 大金刀
- 鳣鱼
- 野席草
- 金花菜
- 虾蟆皮
- 南牡蒿
- 火腿
- 吹风散
- 挂兰
- 海南茄
- 三轮蒿
- 无花果叶
- 梨果仙人掌
- 一碗泡
- 竹林标
- 光刺长突球
- 紫荆桠
- 黄鳝藤
- 火把花
- 半枫荷根
- 及己
- 姜炭
- 贵州獐牙菜
- 紫椴
- 虎骨胶
- 九龙吐珠
- 荷叶蒂
- 越瓜
- 七星草乌
- 黄山梅
- 大花素馨花
- 普贤菜
- 玉蜀黍根
- 百合花
- 铁牛钻石
- 鸡肠
- 高粱泡叶
- 白沙糖
- 腐卑
- 延羽卵果蕨
- 紫荆果
- 麦芽
- 挖耳子草
- 黄蜀葵根
- 片姜黄
- 满山红
- 山乌珠叶
- 粗黄草
- 一品红
- 簕苋菜
- 水蛇皮
- 驴脂
- 广防风
- 红大戟
- 车桑子根
- 小叶买麻藤
- 樗白皮
- 木瓜枝
- 射尿(虫另)
- 山乌龟
- 山大黄(波叶大黄)
- 山东肿足蕨
- 山乌桕叶
- 术苗
- 山苍子
- 山茶根
- 山半夏
- 山漆树
- 山藤藤果
- 山豆根
- 山野芋
- 山大刀
- 山矾根
- 山胡椒根
- 山荸荠
- 乌毛蕨贯众
- 苦草
- 毛叶三条筋
- 山佛手
- 散血芹
- 杉塔
- 山扁豆
- 血苋
- 山辛夷
- 双花鞘花
- 山郎木根
- 扇子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