驴脂
《中华本草》:驴脂
拼音注音
Lǘ Zhī
别名
驴膏
英文名
donkey fat
出处
出自《食疗本草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科动物驴的脂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quus asinu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:将驴宰杀后,剖腹,取出脂肪,生用或熬成脂肪油。
原形态
驴,体型比马小,体重一般200kg左右。驴肉的头型较长,眼圆,其上生有1对显眼的长耳。颈部长而宽厚,颈背鬃毛短而稀少。躯体匀称,四肢短粗,蹄质坚硬。尾尖端处生有长毛。驴的体色主要以黑、栗、灰三种为主。中国着名的品种关中驴,体型高大,繁殖力强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驴性情较温驯,饲养管理方便,饲料粗劣。主要以麦秸、谷草为食,也吃高粱、大麦、豆类。资源分布:中国北部地区均有饲养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归经
肺;肝;脾;肾经
功能主治
润肺止咳;解毒消肿。主咳嗽;疟疾;耳聋;疮癣
用法用量
内服:酒调,3-6g;或为丸剂。外用:适量,涂敷。
各家论述
1.盂诜:生脂和生椒熟捣绵裹塞耳中,治积年耳聋。狂癫不能语,不识人者,和酒服三升。和乌梅为丸,治多年疟,未发时服三十丸。2.《日华子本草》:敷恶疮、疥及风肿。3.《本草纲目》:和酒等分服,治卒咳;和盐涂身体手足风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驴脂
拼音注音
Lǘ Zhī
别名
驴膏(张文仲)。
出处
《食疗本草》
来源
为马科动物驴的脂肪。
功能主治
治咳嗽,疟疾,耳聋,疮疥。
①盂诜:"生脂和生椒熟捣绵裹塞耳中,治积年耳聋。狂癫不能语,不识人者,和酒服三升。和乌梅为丸,治多年疟,未发时服三十丸。"
②《日华子本草》:"敷恶疮、疥及风肿。"
③《纲目》:"和酒等分服,治卒咳;和盐涂身体手足风肿。"
复方
①治卒咳,亦疗上气:温清酒一升,驴膏一升。上服之。(张文仲)
②治耳聋:乌驴脂一分,鲫鱼胆一枚,生油半两。上件药,相和令匀,纳蒌葱管中,七日后倾出,每用少许,滴于耳中(《圣惠方》)
③治目中息肉:驴脂、石盐末。上二味和合,令调注目两眦头,日三夜一。(《千金方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花卫矛果
- 黄河裸裂尻鱼
- 明萼草
- 马桑树皮
- 鳜鱼胆
- 黄精叶钩吻
- 新疆香堇
- 金丝猴
- 海白石
- 兔皮毛
- 冷蕨
- 石脑油
- 鸭屎树
- 栗柄金粉蕨
- 蚕退纸
- 蚌壳草
- 刺竹茹
- 四季素馨花
- 山羊肝
- 刺芋
- 疝气草
- 黑大豆花
- 红螺塔
- 旱荷叶
- 冲天伞
- 刺花椒
- 四川澄茄子
- 槠子
- 四方藤
- 圣罗勒
- 葫芦
- 胡麻仁
- 猪血
- 花椒根
- 红粘谷子
- 水流豆
- 花生衣
- 花荵
- 苏铁叶
- 水芹菜
- 猪殃殃
- 灰藋
- 红酸杆
- 红树皮
- 刺芫荽
- 猪毛七
- 山甜茶
- 刺天茄叶
- 沙拐枣
- 刺楸树叶
- 棕树根
- 灰栒子
- 红薯细辛
- 花椒
- 山丹花
- 干饧糟
- 火腿
- 山桃树皮
- 海雹菜
- 红酸七
- 鹅掌金星草
- 鹰爪花根
- 石老虎
- 水芹
- 石黄连
- 倒莓子
- 水贯众
- 水木草
- 胡桃油
- 鸢脑髓
- 水韩信草
- 天生草
- 绳藻
- 沙漏芦
- 青叶丹
- 胡芦巴
- 水栀
- 红走马胎
- 大半边旗
- 水胡满
- 竹(鼠留)子油
- 二郎剑
- 黑沙蒿
- 黑老虎
- 刺天茄
- 光板猫叶草
- 铁扫竹
- 蝤蛴
- 石菖蒲花
- 鸢脑
- 香油罐
- 双花堇菜
- 蓖麻叶
- 四川苦丁茶
- 红藤蓼
- 炸腰果
- 鸭脚黄连
- 菊花黄连
- 火秧竻
- 荚蒾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