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舌箭
《中华本草》:龙舌箭
拼音注音
Lónɡ Shé Jiàn
别名
金龙七、凤凰七、蜈蚣七、九头狮子草
英文名
Root of Henry Ladyslipper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绿花杓兰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pripedium japonicum Thunb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绿花杓兰,陆生植物,高30-60cm。茎被棕色短柔毛,具4-5枚茎生叶。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10-18cm,宽约6-8cm,渐尖,边缘具细缘毛。总状花序具2-3朵花,每花有1枚叶状苞片;花苞片卵状披针形;花绿黄色,直径约7cm;中萼片卵状披针形,长3.5-4.5cm,宽约1.5cm,具尾状渐尖;合萼片近似中萼片,常较短,先端2裂;花瓣条状披针形,几与萼片等长,宽约6mm,背面中脉具毛;唇瓣长约6cm,为花瓣长的2/3;绿黄色而多少具紫色条纹,囊内基部具长柔毛;退化雄蕊近圆形,长约7mm,急尖,基部收狭成2-3mm的柄,下面具龙骨状突起;子房条形,密被白色短柔毛。花期4-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林下或林缘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陕西、甘肃、湖北等地。
性味
苦;温
归经
胃;肾经
功能主治
理气止痛。主胃寒腹痛;腰腿疼痛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;或研末,每次0.3-0.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龙舌箭
拼音注音
Lónɡ Shé Jiàn
别名
绿花杓兰、金龙七
来源
兰科龙舌箭Cypripedium henryi Rolfe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西南。
性味
苦,温。
功能主治
理气行血,消肿止痛。主治胃寒腹痛,腰腿疼痛,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2~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龙舌箭
拼音注音
Lónɡ Shé Jiàn
别名
金龙七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兰科植物绿花杓兰的根。秋季挖根,洗净,晒干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30厘米。根茎短,着生多数须根。茎直立,全株被红褐色乘毛。叶4~5枚,互生,椭圆形,长约13厘米,宽约6厘米,先端尖,基部抱茎,全缘。花通常单生顶端,黄绿色;唇瓣囊状,近球形,有褐色条斑。蒴果圆柱状,直立。花期5~6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林下温地。分布陕西、四川、湖北、云南、贵州、甘肃等地。
性味
苦,温。
功能主治
理气行血,消肿止痛。治胃寒腹痛,腰腿疼痛,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场,2~3钱;研末冲服,1~2分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尾叶山柑
- 山黄麻叶
- 狭头橐吾
- 冬凌草
- 苏木蓝
- 一碗泡
- 雀脑
- 臭苜蓿根
- 番红花
- 石珠
- 节节草
- 关东丁香
- 黄藨根
- 中华蹄盖蕨
- 天山花楸
- 肾萼金腰
- 鹿角草
- 革耳
- 小獐毛
- 红楠皮
- 金橘
- 菊苣
- 土马鬃
- 鲫鱼脑
- 铜钱菌
- 毛蕨根
- 茳芒决明
- 羊毛绒球蟹
- 山野扁豆
- 野罂粟壳
- 鹤骨
- 太白菊
- 白饭树根
- 糙叶水苎麻
- 羊奶果
- 称星蛇
- 篦子舒筋草
- 美丽风毛菊
- 多蒴曲尾藓
- 竹柏
- 大红花点地梅
- 臭柏
- 楮茎
- 大鱼鳅串
- 天麻子
- 柱果木榄叶
- 烟梦花
- 水茄
- 川谷根
- 水獭肝
- 还魂草
- 茶子饼
- 马比木
- 夜明砂
- 碎米蕨
- 异被赤车
- 尖槐藤
- 清风藤
- 红毛五加皮
- 广藤根
- 黄瘤孢
- 姜皮
- 小鱼仙草
- 风藤草根
- 铁马鞭
- 独角莲
- 鸡爪竻
- 穿心莲
- 万年青叶
- 七叶子
- 蓝圆鲹
- 高山芹根
- 蕨根
- 冬里麻根
- 木芙蓉叶
- 豹肉
- 星毛蕨
- 高粱泡根
- 水松叶
- 石莼
- 鲨鱼翅
- 铁骨银参
- 白枪杆
- 酸枣根皮
- 海南地不容
- 老鸦嘴
- 黑骨蕨
- 女娄菜
- 桦菌芝
- 鸭脚木叶
- 鳑魮鱼
- 木竹子
- 鹿仙草
- 朱砂菌
- 虾蟆
- 柳叶鬼针草
- 松毛火绒草
- 碎密花
- 獾骨
- 雕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