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叶蒿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柳叶蒿
来源
菊科柳叶蒿Artemisia integrifolia L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东北和北部地区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治痈疽疮肿。
用法用量
1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中华本草》:柳叶蒿
拼音注音
Liǔ Yè Hāo
英文名
Willowleaf Wormwood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柳叶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temisia integrifolia L.采收和储藏:8-9月采收全草,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柳叶蒿 多年生草本,高60-120cm。主根明显,侧根多数;根状茎 略粗。茎直立,单立,紫褐色,有纵棱,中上部有斜展分枝,被蛛丝状毛。下部叶花期枯萎,中部叶花期估萎,中部叶长椭圆形、椭圆状卵形或线状披针形,长4-7cm,宽1.5-3cm,先端锐尖,基部楔形,渐狭成柄状,边缘深或浅裂齿或锯齿,下面无毛,基部楔形,渐狭成柄状,边缘有深或浅裂齿或锯齿,上面无毛,下面除叶缘处被灰白色密茸毛;上部叶狭披针形,有齿或全缘。头状花序极多数,总状排列于腋生直立的短枝上,并密集成狭长的复总状花序,有披针形至条形的苞叶;总苞卵形,长4-5mm,宽3-3.5mm;总苞片约5层,边缘宽膜质,蔬生蛛丝状毛;外层雌花10-15朵,黄色。瘦果倒卵形或长圆形,无毛。花、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缘、路旁、河边、草地、草甸及灌丛等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西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肺炎;扁桃体炎;丹毒;痈肿疔疖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草:味苦,性寒。有清热解毒的功能。用于痈疽、疮肿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梅
- 南天竹子
- 葛藟根
- 山稗子
- 干檀香
- 八仙过海
- 莴苣
- 黄藨根
- 烟油
- 刺茶美登木
- 赪桐叶
- 鸡爪芹
- 岩葱
- 胡莲
- 山白菊
- 倒提壶
- 大种半边莲
- 牛肚
- 羊角扭
- 云豹骨
- 十三年花
- 冻青叶
- 栗树皮
- 茄叶
- 毛荚决明
- 金丝刷
- 山海棠
- 宜昌荚蒾
- 赛繁缕
- 山荔枝果
- 柳叶菜根
- 冬葵
- 天牛
- 枫香树根
- 獐骨
- 槐花
- 小草
- 黄龙须
- 盐肤木皮
- 方叶五月茶
- 水珍珠菜
- 川楝子
- 豆腐浆
- 金橘叶
- 水芙蓉
- 木兰花
- 白叶花柴
- 仙掌子
- 紫珠
- 大白顶草
- 黄花菜子
- 红升麻根
- 黑皮跌打
- 小狼毒
- 叶象花
- 胡桃壳
- 春花木
- 红靛
- 榕树
- 白豆
- 水枇杷叶
- 车前
- 团花龙船花
- 金花菜
- 柚花
- 紫弹树叶
- 硬皮褐层孔菌
- 月季花叶
- 四大天王
- 茅栗叶
- 马牙贯众
- 石栗叶
- 狭叶垂头菊
- 节节草
- 软皮树
- 婆罗门参
- 小牛肝菌
- 南沙参
- 土细辛
- 云南柴桂
- 狭眼凤尾蕨
- 春不见
- 草威灵
- 刺苞南蛇藤
- 水飞蓟
- 老米酒树
- 虎杖叶
- 朴树皮
- 米碎木皮
- 薄叶黄芩
- 蝴蝶草根
- 火秧竻蕊
- 黄三七
- 榔榆皮
- 松树梢
- 四叶草
- 楮茎
- 穿心莲
- 杯苋
- 水鳖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