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人蕉花
《中华本草》:美人蕉花
拼音注音
Měi Rén Jiāo Huā
英文名
Flower of India Canna
出处
出自《广州植物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美人蕉科植物美人蕉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nna indica L.采收和储藏:花开时采收,阴干。
原形态
美人蕉,多年生草本,高可达l.5m,全株绿色无毛,被蜡质白粉。具块状根茎。地上枝丛生。单叶互生;具鞘状的叶柄;叶片卵状长圆形,长10-30cm,先端尖,全缘或微波状,基部阔楔形至圆形。总状花序,花单生或对生;每花具1苞片,苞片卵形,长约1.2cm;萼片3,绿白色,先端带红色,长约1cm;花冠大多红色,管长约1cm,花冠裂片披针形,长约3cm;外轮退化雄蕊2-3枚,鲜红色,倒披针形,长约4cm;唇瓣披针形,长约3cm,弯曲;发育雄蕊花药和花丝相连接处稍呈弯曲;子房下位,3室,花柱1。蒴里,长卵形,绿色,具柔软刺状物,长1.2-1.8cm。花、果期3-12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普遍栽植,亦有野生于湿润草地。原产于印度。
性味
味甘;淡;性凉
归经
心;脾经
功能主治
活血止血。主吐血;衄血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
各家论述
1.《四川中药志》:补肾虚。治血崩,白带,月经不调,痈毒初起红肿热痛。2.《重庆草药》:小芭蕉头花叶,过路黄各等分,生捣绒,炒热,包肚子,治小儿肚胀发热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美人蕉花
拼音注音
Měi Rén Jiāo Huā
出处
《广州植物志》
来源
为美人蕉科植物美人蕉的花。
功能主治
为止血药,治金疮及其他外伤出血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芒茎
- 老来青
- 老熊花
- 礞石
- 米油
- 美人蕉
- 棉团铁线莲
- 棉花
- 毛冬瓜
- 栗树皮
- 癞皮根
- 绿衣枳壳
- 老米酒树
- 美穗草
- 癞树叶
- 兰花
- 兰花双叶草
- 兰花叶
- 木槿花
- 木竹子油
- 老君须
- 梅花
- 木棉花
- 兰花根
- 木防己花
- 棉花子
- 母猪半夏
- 梨树根
- 楝花
- 狼喉靥
- 理石
- 猫爪子
- 玫瑰花
- 绣球花
- 狼紫草
- 绿豆衣
- 猫皮毛
- 猫脚印
- 米团花
- 榠樝
- 梨叶
- 毛叶柿叶
- 满山红油
- 绿笋片
- 罗勒
- 木瓜
- 芒
- 栗树根
- 楼梯草
- 狼尾巴蒿
- 六月雪叶
- 老婆子针线
- 木芙蓉叶
- 木苎麻
- 木蝴蝶树皮
- 毛叶西香罗勒
- 毛莸
- 亮叶茉莉
- 绿豆
- 猕猴梨根
- 猫儿眼睛
- 老枪谷根
- 米碎花
- 米露
- 梦花根
- 美商陆子
- 毛排钱草
- 毛节兔唇花
- 狼尾草
- 岭南花椒根
- 梅根
- 芒萁
- 毛叶楼梯草
- 榄仁树皮
- 亮叶桦叶
- 玫瑰露
- 米仔兰花
- 柳穿鱼
- 母菊
- 狸肉
- 毛蒌
- 兰花石参
- 猫眼睛
- 老头草
- 木锥花
- 杧果树皮
- 梅花冰片
- 柳根
- 栗
- 毛冬青叶
- 芒萁骨根
- 榔榆叶
- 榔榆皮
- 毛杨梅皮
- 狼毒
- 亮叶桦根
- 兰竹参
- 地棠花
- 羊蹄甲
- 橘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