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股筋
《中华本草》:六股筋
拼音注音
Liù Gǔ Jīn
别名
仙人茶、鱼串子、六角筋
英文名
Xingshan Viburnum
出处
出自《陕西中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忍冬科植物球核荚蒾的叶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burnum propinquum Hemsl.采收和储藏:叶春、夏季采,根全年均可采,均鲜用或晒干,根用时切段。
原形态
于核荚蒾 常绿灌木,高达2m。全株无毛,当年生小枝红褐色,具凸起的皮孔,二年生小枝变灰色。叶对生;叶柄长1-2cm;叶片革质,叶卵形至披针形或椭圆形至椭圆状长圆形,长4-10cm,宽2.5-4.5cm,先端渐尖,基部近圆形或阔楔形至楔形,两侧多少不对移,边缘近基部以上两侧各有1-2枚腺体,边缘通常疏生浅锯齿,具离基三脉,中脉与基生脉在叶上面凹陷,在下面突起。花序聚伞状复伞形,直径4-5cm,结果时可达7cm;具总梗,第1级辐射枝通常7条;花甚小,着生于第3-4级辐射枝上;萼筒长约0.7mm,萼檐具5微齿,约与萼筒等长;花冠绿白色,辐状,直径约4mm,裂片与筒等长;雄蕊5,稍长于花冠。核果卵状球形或近球形,直径4-4.5cm,蓝色至蓝黑色,具光泽;核有1条极细的浅腹沟或无沟。花期4-5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300m的山谷林中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及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辛;怀温
功能主治
散瘀止血;续筋接骨。主跌打损伤;筋伤骨折;外伤出血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研末撒或调敷衍;或鲜品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治跌打,风湿痛。2.《陕西中草药》:止血,消肿止痛,接骨续筋。治骨折,跌打损伤,外伤出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六股筋
拼音注音
Liù Gǔ Jīn
别名
臭药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。
出处
《陕西中草药》
来源
为忍冬科植物兴山荚蒾的叶、全株或根皮。树叶春、夏采收,根皮全年可采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常绿灌木,全体平滑无毛。小枝赤褐色,有光泽。叶对生;近革质;卵形至卵状披针形,长2~7厘米,宽1.5~3厘米,先端渐尖。基部宽楔形,叶脉3出,边缘具不明显的小锯齿,上面有光泽。聚伞花序具细梗;花绿白色。核果球状卵形,直径5~6毫米,成熟时黑色,有光泽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。分布华南及湖北,陕西等地。
性味
《陕西中草药》:"苦涩,温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治跌打,风湿痛。"
②《陕西中草药》:"止血,消肿止痛,接骨续筋。治骨折,跌打损伤,外伤出血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撒或调敷,或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黑升麻
- 罗锅底
- 博落回
- 杏仁
- 刺黄柏茎叶
- 水麻
- 使君子叶
- 地茄子
- 大叶酸藤
- 尖刀苦马菜
- 白花菜子
- 椬梧
- 银木荷皮
- 虾蟆
- 肉桂油
- 海狗油
- 密叶天胡荽
- 银柴胡
- 狭绿叶线蕨
- 黄竹参
- 野鸡肉
- 七角风
- 椿树花
- 千屈菜
- 蕨
- 木防己
- 三消草
- 东北桤木
- 红果参
- 川滇桤木
- 龙齿
- 蟑螂
- 家白蚁
- 木槿根
- 海芋
- 龙血树
- 大花卫矛果
- 蛤蜊粉
- 米碎花
- 囊距翠雀
- 萹蓄
- 白薯莨
- 青酒缸
- 东风菜根
- 猫骨
- 刷把草
- 土牡蛎
- 岗梅根
- 黄羊肉
- 黄花香薷
- 功劳叶
- 地龙
- 苦草
- 楮实子
- 一点红
- 补血薯
- 蚌花
- 流苏子根
- 鬼臼叶
- 地肤子
- 姜叶
- 马比木
- 水冬瓜根
- 红榔木
- 黑塔子根
- 华无柱兰
- 望江南
- 粉萆薢
- 大鳞毛蕨
- 大接骨丹
- 奶浆参
- 黄花香
- 地菍
- 树腰子
- 野兔脑
- 谷芽
- 猕猴桃藤中汁
- 鹅掌揪根
- 润肺草
- 鲜黄连
- 铁线草
- 漆树根
- 鸡脚刺
- 接骨木
- 刺茶美登木
- 菠菜
- 刀豆
- 稻草
- 圆萼刺参
- 一匹草
- 常春藤
- 辣椒
- 大叶蒟
- 隔山消
- 石瓜子莲
- 铁落
- 桤木
- 屎咕咕
- 蛇疙瘩
- 红毛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