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豆芽
《中华本草》:绿豆芽
拼音注音
Lǜ Dòu Yá
别名
豆芽菜。
英文名
Mung Bean sprouts, Green Gram sprouts
出处
出自 《本草纲目》:诸豆生芽、皆腥韧不堪,惟此豆之芽,白美独异,今人视为寻常,而古人未知者也。但受湿热郁浥之气,故颇发疮动气,与绿豆之性,稍有不同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绿豆Vigna radiata (L.)R.Wilczak的种子经浸罨后发出的嫩芽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gna radiata (L.)R.Wilczak [Phaseolus radiatus L.;P.mungo auct.non L.]
原形态
绿豆 一年生直立或顶端微缠绕草本。高约60cm,被短褐色硬毛。三出复叶,互生;叶柄长9-12cm;小叶3,叶片阔卵形至菱状卵形,侧生小叶偏斜,长6-10cm,宽2.5-7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、楔形或截形,两面疏被长硬毛;托叶阔卵形,小托叶线形。总状花序腋生,总花梗短于叶柄或近等长;苞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,有长硬毛;花绿黄色;萼斜钟状,萼齿4,最下面1齿最长,近无毛;旗瓣肾形,翼瓣有渐窄的爪,龙骨瓣的爪截形,其中一片龙骨瓣有角;雄蕊10,二体;子房无柄,密被长硬毛。荚果圆柱形,长6-8cm,宽约6.mm,成熟时黑色,被疏褐色长硬毛。种子绿色或暗绿色,长圆形。花期6-7月,果期8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省区多有栽培。
性味
味甘;性凉
归经
胃;三焦经
功能主治
清热消暑;解毒利尿。主暑热烦渴;酒毒;小便不利;目翳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;或捣烂绞汁。
注意
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脾胃虚寒之人,不宜久食。
各家论述
《纲目》:解酒毒、热毒,利三焦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绿豆芽
拼音注音
Lǜ Dòu Yá
别名
豆芽菜(《本草汇言》)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浸罨后发出的嫩芽。
性味
甘,寒。
①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
②《本草汇言》:"味甘,气寒。"
功能主治
《纲目》:"解酒毒、热毒,利三焦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4两。
注意
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"脾胃虚寒之人,不宜久食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木香花
- 毛冬青
- 木棉皮
- 木竹子皮
- 老白花树皮
- 木蓝
- 米面蓊叶
- 杧果叶
- 美汉草
- 柳杉叶
- 毛叶兔耳风
- 篱栏子
- 绿萼水珠草
- 六月瓜
- 木莲果
- 檰芽
- 芒根
- 毛果小甘菊
- 毛枝卷柏
- 毛毡草
- 牡丹三七
- 亮叶冬青根
- 牡荆茎
- 勒鱼
- 榈木
- 榔榆茎叶
- 毛梾枝叶
- 狼肉
- 猫爪草
- 梨木灰
- 琉璃草根
- 毛足铁线蕨
- 绿花耧斗菜
- 牡蛎
- 绿青
- 木槿皮
- 猫眼草
- 木鳖子
- 芒小米草
- 楼梯草根
- 毛连菜
- 了哥王子
- 牡荆油
- 六轴子
- 冷杉果
- 木香子
- 木麻黄种子
- 栎叶槲蕨
- 毛茄
- 毛茛
- 络石果
- 猫毛草
- 绵参
- 毛桐
- 狸骨
- 毛苦瓜
- 狼杷草
- 毛风藤
- 牦牛角
- 猕猴桃
- 兰草
- 绵三七
- 李根皮
- 柃木
- 梅花刺果
- 棉花杜仲
- 毛刺果藤
- 棱子芹根
- 狼尾巴花
- 簕欓
- 牡荆叶
- 老虎俐根皮
- 木豆叶
- 绵羊角
- 芒气笋子
- 毛叶石楠根
- 毛木树
- 窿缘桉叶
- 猫儿黄金菊
- 猫胞衣
- 凉三七
- 磨盘草
- 米仔兰
- 棉花藤
- 母猪菜
- 毛叶三条筋
- 毛杨梅根皮
- 灵猫肉
- 毛蜂子
- 六曲
- 牡蒿
- 罗裙带根
- 猫肉
- 老牛揣
- 卤地菊
- 廊茵
- 绿盐
- 绵毛马兜铃
- 毛大丁草
- 毛脉南蛇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