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豆芽
《中华本草》:绿豆芽
拼音注音
Lǜ Dòu Yá
别名
豆芽菜。
英文名
Mung Bean sprouts, Green Gram sprouts
出处
出自 《本草纲目》:诸豆生芽、皆腥韧不堪,惟此豆之芽,白美独异,今人视为寻常,而古人未知者也。但受湿热郁浥之气,故颇发疮动气,与绿豆之性,稍有不同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绿豆Vigna radiata (L.)R.Wilczak的种子经浸罨后发出的嫩芽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gna radiata (L.)R.Wilczak [Phaseolus radiatus L.;P.mungo auct.non L.]
原形态
绿豆 一年生直立或顶端微缠绕草本。高约60cm,被短褐色硬毛。三出复叶,互生;叶柄长9-12cm;小叶3,叶片阔卵形至菱状卵形,侧生小叶偏斜,长6-10cm,宽2.5-7.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、楔形或截形,两面疏被长硬毛;托叶阔卵形,小托叶线形。总状花序腋生,总花梗短于叶柄或近等长;苞片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,有长硬毛;花绿黄色;萼斜钟状,萼齿4,最下面1齿最长,近无毛;旗瓣肾形,翼瓣有渐窄的爪,龙骨瓣的爪截形,其中一片龙骨瓣有角;雄蕊10,二体;子房无柄,密被长硬毛。荚果圆柱形,长6-8cm,宽约6.mm,成熟时黑色,被疏褐色长硬毛。种子绿色或暗绿色,长圆形。花期6-7月,果期8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省区多有栽培。
性味
味甘;性凉
归经
胃;三焦经
功能主治
清热消暑;解毒利尿。主暑热烦渴;酒毒;小便不利;目翳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0-60g;或捣烂绞汁。
注意
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脾胃虚寒之人,不宜久食。
各家论述
《纲目》:解酒毒、热毒,利三焦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绿豆芽
拼音注音
Lǜ Dòu Yá
别名
豆芽菜(《本草汇言》)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绿豆的种子经浸罨后发出的嫩芽。
性味
甘,寒。
①《纲目》:"甘,平,无毒。"
②《本草汇言》:"味甘,气寒。"
功能主治
《纲目》:"解酒毒、热毒,利三焦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4两。
注意
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"脾胃虚寒之人,不宜久食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麻黄
- 白藨
- 木兰皮
- 豆腐浆
- 冷饭果
- 山吴萸果
- 姜花果实
- 三花枪刀药
- 露珠香茶菜
- 鳖甲
- 半枫荷根
- 杯菊
- 软水黄连
- 鼻涕果
- 大板山蚤缀
- 倒插花
- 大叶蒟
- 狗骨节
- 大金牛草
- 风藤草根
- 飞机草
- 甜瓜花
- 苏土藁本
- 芒果核
- 海月
- 石珠
- 菊苣
- 山羊角
- 黑水鸡
- 仰天钟
- 文殊兰
- 人乳汁
- 羊心
- 珠芽半枝
- 岩萝卜
- 玉蜀黍叶
- 紫楠根
- 一口红
- 阴(句黾)
- 牡丹花
- 水晶鱼
- 矮陀陀
- 鲨鱼肝
- 山扁豆
- 螃蟹甲
- 珍珠伞
- 柽柳
- 干檀香根
- 大叶紫珠
- 大叶凤仙花
- 山海螺
- 香加皮
- 野木鱼
- 南天竹叶
- 铁苋
- 湖北地黄
- 藁本
- 密陀僧
- 红沙
- 走茎丹参
- 独脚蟾蜍
- 水底龙
- 卡密
- 脉果漆
- 川谷根
- 鹿靥
- 甘露子
- 塌菜
- 寒莓根
- 松花
- 滨海前胡
- 猴高铁
- 扭肚藤
- 芜菁
- 木瓜核
- 望江南子
- 花叶矮沱沱
- 兜兰
- 龙脷叶
- 过墙风
- 使君子根
- 土圞儿
- 鱼尾葵根
- 长叶竹根七
- 黄花地桃花
- 蜈蚣旗根
- 翅果唐松草
- 空柄假牛肝
- 排骨灵
- 枪乌贼
- 狗骨
- 香榧草
- 酸枣树皮
- 杉塔
- 河豚子
- 珠子参
- 小扁豆
- 旱田草
- 龟甲胶
- 沙漠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