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方藤
《中华本草》:六方藤
拼音注音
Liù Fānɡ Ténɡ
别名
五俭藤、山坡瓜藤、拦河藤、散血龙、方茎宽筋藤、六骨春筋藤、抽筋藤、软筋美、软筋藤、复方藤。
英文名
root of Wingedstem Treebine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翅茎白粉藤的藤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ssus hexangularis Thorel ex Planch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藤茎,应在离地面20cn处割取,去掉叶片,切段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翅茎白粉藤 攀援灌木,高3-7m。小枝粗壮,有翅状的棱6条,干时淡黄色,节上常收缩;卷须不分枝,与叶对生,无毛,长达10cm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2-6cm;叶片纸质,卵状三角形,长6-10cm,宽4.5-8cm,先端骤收狭而渐尖,基部近截平,钝形或微心形,边缘有疏离的小齿。伞形花序与叶对生,具短梗,长2-4cm,由聚伞花序组成;花梗长3-7mm,被乳突状微毛;花萼杯状,无毛;花瓣长圆形,长2.5-3mm;雄蕊4;花盘波状4浅裂;子房2室,无毛。浆果卵形,长约9mm,宽6-7mm。有种子1颗。花期9-11月,果期10月至翌年2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 喜高温半荫蔽的环境,怕严寒。月平均温度在25℃以上时,生长迅速;月平均温低于15℃,绝对低温为9-4℃时,生长逐渐处于停滞,短期霜冻,生长亦逐渐处于停滞,因短期霜冻时,生长点和嫩叶受害而枯萎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以肥沃、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栽培为好。[br]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。于春季3-4月,选择健壮二年生枝条,剪成长15cm左右的插穗直接插于苗床上,行珠距15cm×3-4cm,斜插,插后压紧,浇水保湿,1个月左右,长很出叶时移植。按行株距150cm×100cm开穴定植,每穴栽2-3株,稍压紧,浇足定根水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辛;微苦;凉
归经
肾;肝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能络。主风湿痹痛;腰肌劳损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煎水洗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味微苦;性凉。有祛风活络、散瘀活血的功能。用于风湿关节痛,腰肌劳损,跌打损伤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六方藤
别名
方茎宽筋藤、翅茎白粉藤
来源
葡萄科白粉藤属植物六方藤Cissus hexangularis Thorel ex Planch.,以藤入药。全年可采,晒干或鲜用。
性味
微苦,凉。
功能主治
祛风活络,散瘀活血。用于风湿关节痛,腰肌劳损,跌打损伤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柳根
- 柳穿鱼
- 栗花
- 榔榆叶
- 漏篮子
- 老虎刺
- 栗
- 榄李树汁
- 狼萁草
- 穞豆
- 两色乌头
- 亮叶桦根
- 吕宋楸毛
- 柳絮
- 澜沧扁担杆
- 绿兰花
- 绿豆叶
- 绿豆花
- 老虎俐
- 柳屑
- 栗树皮
- 楝叶
- 狼油
- 理肺散
- 癞皮根
- 绿衣枳壳
- 冷水花
- 老来青
- 老熊花
- 老米酒树
- 李树叶
- 李树胶
- 梨树根
- 理石
- 兰花
- 兰花双叶草
- 兰花叶
- 兰花根
- 老君须
- 痢止蒿
- 硫黄菌
- 椋子木
- 硫黄
- 类梧桐
- 卵叶贝母
- 罗盖叶
- 林檎
- 炉甘石
- 庐山瓦韦
- 窿缘小叶桉
- 篱天剑
- 簕竹
- 廉姜
- 李核仁
- 流苏子根
- 狼把草
- 竻苋菜
- 簝叶竹根
- 绿段草
- 亮光菜
- 六月雪
- 六棱菊
- 罗勒子
- 罗浮柿根
- 刘寄奴
- 栗荴
- 狸骨
- 狼膏
- 绿豆粉
- 罗伞树
- 冷饭果
- 列当
- 岭南铁角蕨
- 柃木
- 柳叶亚菊蒿
- 栎叶槲蕨
- 狼尾巴花
- 留兰香
- 窿缘桉叶
- 络石果
- 六道木
- 兰草
- 狼杷草
- 凉三七
- 卤地菊
- 廊茵
- 柳杉叶
- 灵猫肉
- 篱栏子
- 绿盐
- 绿萼水珠草
- 六曲
- 罗汉松实
- 兰香草
- 罗裙带根
- 老白花树皮
- 榈木
- 亮叶冬青根
- 绿绒蒿
- 六月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