癞皮根
《中华本草》:癞皮根
拼音注音
Lài Pí Gēn
别名
地道杜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倒卵叶紫麻的根或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reocnide obovata (C.H.Wright) Merr.[Debregeasia obovata C.H.Wright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直立或攀援灌木,高2-3m。小枝有粗毛。单叶互生;叶柄长1-7cm;托叶条状披针形,长约1cm,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,长5-15cm,宽2-9cm,先端突尖或渐尖,基部圆形、浅心形或宽楔形,边缘在中、下部以上有牙齿或粗牙齿,上面疏生伏毛,脱落后毛枕呈乳状突起,极粗糙,有时有泡状隆起,下面被一层薄的灰白色毡毛;基出脉3条,侧脉2-4对。花序生于上年生枝和老枝的叶腋,长0.8-1.5cm,二至三回二歧分枝,或二叉状分枝。雄花被片与雄蕊3,稀2,退化雌蕊棍棒状,被绵毛;雌花长约1mm。核果小,卵形,稍扁,长约1mm,基部有一盘状的肉质环。花期12月至翌年2月,果期5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1400m的山谷、溪旁荫湿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
性味
辛;性温
功能主治
发表透疹;祛风胜湿;活血散瘀。主麻疹;水痘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峨山雪莲花
- 金丝桃
- 刺桐花
- 台湾厚壳树
- 紫荆丫
- 赤杨
- 石吊兰
- 牛耳大黄叶
- 紫花芥
- 杏花
- 梗花雀梅藤
- 葎草根
- 鱼肠草
- 紫堇花
- 土贝母
- 短瓣花
- 弹裂碎米荠
- 青竹蛇
- 钩吻
- 芙蓉叶
- 老君须
- 葱花
- 牛扁
- 萝芙木
- 葱须
- 野桂皮
- 腊梅
- 华南桦
- 紫花鱼灯草
- 猪脂膏
- 花花草
- 滇藏方枝柏
- 百眼藤
- 鳞瓦韦
- 九头妖
- 莲状绢毛菊
- 梨木皮
- 飞蛾藤
- 含羞草
- 三七
- 穗花杉种子
- 穿鞘花
- 天目木兰
- 红树皮
- 长年兰
- 电灯花
- 猪肤
- 犁头草
- 鯆鱼
- 鸟不企
- 雕爪
- 天文草
- 杯苋根
- 牛黄
- 鬣羚骨
- 菩提香
- 竹兰草
- 鹰不泊薳
- 黑顶卷柏
- 驳骨丹
- 无柄卫矛
- 牛蹄
- 钓兰
- 鹿茸
- 鼺鼠
- 菊芋
- 长杆兰
- 豹皮菇
- 鳜鱼
- 竹蜂
- 鸡骨菜
- 水石油菜
- 银叶树
- 细葛缕子
- 松节油
- 绿豆芽
- 无患树皮
- 网眼瓦韦
- 长圆叶梾木枝叶
- 木防己
- 催产草
- 迭裂黄堇
- 金刚刺
- 戴胜
- 鸊鷉
- 胆南星
- 沙枣胶
- 龙牙草根
- 冰糖草
- 牦牛角
- 车螯
- 鼋胆
- 长叶竹根七
- 鸡卵草
- 掌叶蓼
- 雄黄豆
- 竹鸡
- 自事口草
- 蕤仁
- 凉粉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