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锥花
《*辞典》:木锥花
拼音注音
Mù Zhuī Huā
别名
小齿锥花
出处
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为唇形科植物小齿锥花的根。全年可采。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亚灌木,高1~2米。幼枝四方形,密被灰黄色星状毛。单叶对生;叶片长椭圆形,长10~20厘米,宽5~10厘米,叶缘具细锯齿;叶柄及叶背密被灰黄色星状毛。稀穗状花序成对生于叶腋,花梗长于叶柄,有叶状小苞片,被星状毛;花红色;萼10脉,5等裂;花冠管纤弱,喉部扩大,肢2唇形,上唇头盔状;下唇阔3裂;雄蕊4;子房4裂。小坚果。
生境分布
生于竹林边或灌木丛中。分布云南。
性味
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止咳化痰,消炎利尿。治肺炎,气管、支气管炎,咳嗽痰多,尿路感染,膀胱炎,肾炎水肿,尿路结石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木锥花
拼音注音
Mù Zhuī Huā
英文名
root of Smalltooth Gomphostemma
出处
出自《云南思茅中草药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小齿锥花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omphostemma microdon Dunn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约1m。茎直立,上部钝四棱形,基部近圆柱形,密被灰色星状短绒毛。叶对生;叶柄长1-4cm;叶片长圆形或椭圆形,长8.5-24cm,宽3.6-10cm;先端微偏斜、急尖或钝,基部楔形,有时不对称,边缘具浅齿,上面被星状毛,下面密被星状绒毛。聚伞花序具1-2花,腋生,组成假穗状圆锥花序;苞片长圆形或披针形,长11-22mm;小苞片线形,长6-11mm;花萼狭钟形,长5-7mm;萼齿5,三角形;花冠浅紫或淡黄色,长1.6-2cm,上唇圆表,长3.5mm,下唇长6mm,3裂,中裂片最大;雄蕊4,花丝被毛;子房4裂,柱头2裂。小坚果扁长圆形,长约4mm,黑褐色,有沟纹。花期8-11月,果期8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40-1300m的沟谷或平地的热带雨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南部 。
性味
味苦;怀凉
功能主治
清肺化痰;利尿通淋。主痰热咳喘;热淋;石淋;肾炎;水肿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石花
- 马棘
- 小丁香
- 梅花冰片
- 马尾连
- 芒萁骨根
- 对叶豆
- 葶苈
- 旱柳叶
- 红半边莲
- 生藤
- 大蓟
- 贵州獐牙菜
- 禾虫
- 山乌珠根
- 山羊参
- 堆莴苣
- 栾华
- 茉莉根
- 马乳
- 稀花蓼
- 倒赤伞
- 黄花虱麻头
- 山马豆根
- 荷苞花
- 胡燕卵
- 枫杨
- 石上瓜子菜
- 石夹生
- 米露
- 绣球防风果
- 倒触伞
- 水细辛
- 地菍果
- 青丝龙
- 诃子叶
- 蔊菜
- 山野扁豆
- 木苎麻
- 山银柴胡
- 水苏根
- 多穗石柯
- 感应草
- 海参肠
- 红枫荷
- 月桂子
- 地黄瓜
- 山萩
- 栾樨
- 花苜蓿
- 葫芦七
- 石蜈蚣
- 黄瓜
- 四方麻
- 雷蘑
- 公鸡头叶
- 绿豆
- 红莲子草
- 莲衣
- 席草
- 千金子
- 蚌壳草
- 毛叶西香罗勒
- 蓝桉
- 木蝴蝶树皮
- 狼尾巴蒿
- 活血连
- 水湿柳叶菜
- 栘依果
- 马刀肉
- 红线麻
- 梳篦叶
- 红管药
- 石枣
- 小报春花
- 肾果小扁豆
- 刀豆
- 水珠草
- 天山堇菜
- 蜜蜡
- 茅香
- 佛杜树
- 大红菇
- 柿皮
- 仙人球
- 红毒茴
- 榠樝
- 犀角
- 米碎花根
- 石萝藤
- 狭叶垂头菊
- 裂蹄
- 省雀花
- 大鱼鳔花
- 杧果
- 啤酒花
- 鲢鱼
- 对叶草
- 下山虎
- 水蔗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