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仔兰花
《中华本草》:米仔兰花
拼音注音
Mǐ Zǎi Lán Huā
别名
逻罗花、米兰花、树兰花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楝科植物米仔兰Aglaia odorata Lour.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glaia odorata Lour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将苞待放的花,用竹竿轻轻打下,去净杂质,收集阴干。
原形态
米仔兰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,高4-7m。多分枝,幼嫩部分常被星状锈色鳞片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,长5-12cm,叶轴有狭翅;小叶3-5,对生,倒卵形至长圆形,长2-7cm,宽1-3.5cm,先端钝,基部楔形,全缘,无毛。圆锥花序腋生;花杂性,雌雄异株;花萼5裂,裂片圆形;花瓣5,黄色,长圆形至近圆形,极香;雄蕊5,花丝合生成简,筒放花瓣略短,先端全缘;子房卵形,密被黄色粗毛,花柱极短,柱头有散生的星状鳞片。浆果卵形或近球形,径约1cm,幼时被散生的星状毛,后变无毛。种子有肉质假种皮。花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湿润、肥沃的壤土和砂壤土林中,也常见栽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及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干燥花呈细小均匀的颗粒状,棕红色。下端有一细的花柄,基部有小花萼5片;花冠由5片花瓣紧包组成,内面有不太明显的花蕊,淡黄色。体轻,质硬稍脆。气清香。以色金黄、香气浓者为佳。
化学成分
花含挥发油,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有:a-葎草烯(a-humulene,占42.78%),a-玷(王巴)烯(a-copaene,占23.06%),β-丁香烯(β-caryophyllene,占14.90%),β-荜澄茄油烯(β-cubebene,占6.13%),β-古芸烯(β-gurjunene,占2.22%)及荜澄茄油烯等。
性味
辛;甘;平
功能主治
行气宽中;宣肺止咳。主胸膈满闷;噎膈初起;感冒咳嗽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泡茶。
注意
《四川中药志》1960年版:“孕妇忌服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美商陆叶
- 脉果漆
- 芒萁骨根
- 麦穗七
- 米伞花
- 米来瓜
- 麻布七
- 美丽兔尾草
- 美丽胡枝子花
- 美洲凌霄
- 芒茎
- 马蔺
- 马蹄叶
- 马边绣球
- 猕猴骨
- 马骨
- 麦芽
- 礞石
- 美人蕉
- 美人蕉花
- 南天竹叶
- 南天竹子
- 美穗草
- 马肋巴
- 马蔺花
- 马银花
- 猫爪子
- 玫瑰花
- 麻腐
- 绵羊角
- 猫儿黄金菊
- 磨盘草
- 米仔兰
- 南方荚蒾
- 芒气笋子
- 马蹄细辛
- 马蹬草
- 猫肉
- 猫胞衣
- 米面蓊叶
- 麻腊干
- 绵马贯众
- 南天竹
- 美汉草
- 南板蓝叶
- 芒小米草
- 芒根
- 马绊草
- 猕猴桃藤中汁
- 猫爪草
- 猫眼草
- 米百合
- 麻鱼胆
- 美丽胡枝子根
- 南川升麻
- 马瓞儿
- 猕猴梨
- 马鞍藤根
- 猕猴肉
- 麦瓶草种子
- 米团花
- 米碎花根
- 麻柳叶
- 麻根
- 麻疯树
- 麻风树
- 马牙贯众
- 马甲子根
- 马肉
- 马鬃蛇
- 马鬐膏
- 猫头
- 猫头鹰
- 马齿
- 猫皮毛
- 白矾
- 绵藤
- 南岭黄檀
- 马鞍藤
- 马骨节
- 芒花
- 猕猴桃藤
- 马鬃参
- 马鹊树
- 麦刺藤叶
- 麦麸草
- 麦麸草根
- 糜穰
- 缅枣
- 缅茄
- 美丽胡枝子
- 美登木
- 芒刺复叶耳蕨
- 马草
- 马蹄甲
- 马鞭石斛
- 盲肠草
- 麻叶荨麻
- 麻柳果
- 绵毛娃儿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