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面蓊叶
《中华本草》:米面蓊叶
拼音注音
Mǐ Miàn Wěnɡ Yè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檀香科植物米面蓊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urkleya lanceolata (Sieb.et Zucc.)Miq.[Qundriala lanceolata Sieb.et Zucc.;Burkleya henryi Diels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季叶茂盛时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,高1-2.5m。多分枝,枝多少被微柔毛,幼嫩时有棱或有条纹。叶对生,薄膜质,近无柄;下部枝的叶呈阔卵形,上部枝的叶呈披针形,长3-9cm,宽1.5-2.5cm,先端尾状渐尖(基生枝上的叶尖常具红色鳞片),基部楔形,全缘,嫩时两面被疏毛。雄花序顶生和腋生;花梗纤细,长3-6mm;花被裂片卵状长圆形,长约2mm,被稀疏短柔毛;雄蕊4,内藏;雌花单一,顶生或腋生;花梗细长或很短;花被漏斗形,长7-8mm,外面被微柔毛或近无毛,裂片小,三角状卵形或卵形,先端锐尖;苞片4枚,披针形,长约1.5mm;花柱黄色。核果椭圆形或倒圆锥形,长约1.5cm,直径约1cm,无毛,宿存苞片叶状,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长3-4m,宽8-9mm,干膜质,羽脉明显;果柄细长,棒状,先端有节,长8-15mm。花期6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1800m的林下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。展平后呈卵形至狭卵状披针形,长3-9cm,宽1.5-2.5cm,先端尾状渐尖,基部楔形,全缘,叶上、下表面被疏毛或无毛,叶近无柄。质轻,呈膜质,易碎。气香,味微苦。
化学成分
叶含(2s)-4',5,7-三羟基黄烷-5-O-β-D-木糖甙[(2s)-4',5,7-trihydroxyflavan-5-O-β-D-xyloside]。
性味
苦;性寒;有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燥湿止痒。主皮肤瘙痒;蜂螫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鲜叶揉擦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美味牛肝
- 米百合
- 猫胡子花
- 猫皮毛
- 芒刺复叶耳蕨
- 芒气笋子
- 缅枣
- 紫茉莉根
- 芒花
- 美人蕉根
- 蒙古扁桃
- 蒙自虎耳草
- 蒲桃种子
- 蜜柑草
- 韶子
- 美丽鳞毛蕨
- 玛瑙
- 鲨鱼肉
- 绵马贯众
- 山扁豆子
- 铃兰
- 膜蕨囊瓣芹
- 米仔兰
- 赤阳子
- 鳕鱼
- 面根藤
- 遍山红
- 蟒蛇草
- 紫金砂
- 米伞花
- 猕猴桃藤
- 磨盘根
- 蒙莸
- 美汉草
- 芒果核
- 美丽胡枝子花
- 马来蒲桃
- 黑壳楠
- 蔓斑鸠菊
- 绵毛马兜铃
- 芒萁
- 茅瓜
- 美丽桐
- 茉莉花
- 马尔康水黄连
- 米面蓊根
- 美商陆子
- 马尿花
- 马肉
- 钝叶草
- 独角芋
- 芒硝
- 巴豆
- 猕猴桃根
- 蒙古山萝卜
- 蒙疆苓菊
- 莽草根
- 马桂花
- 马交儿
- 莓叶委陵菜
- 脉耳草
- 茅栗仁
- 马尿泡
- 牧马豆
- 花杜仲藤
- 乌木屑
- 猫爪草
- 麻皮
- 龙利叶花
- 网纹灰包
- 马桑
- 牦牛角
- 风气草
- 无患子皮
- 土人参
- 穗花蛇菰
- 龙齿
- 龙脑膏香
- 蛇疙瘩
- 野猪胆草
- 鹰爪枫
- 虎尾兰
- 藨寄生
- 老虎耳
- 多蕊蛇菰
- 山胡萝卜
- 钻石风
- 石香葇
- 白金果榄
- 搜山黄
- 石上瓜子菜
- 兴安升麻
- 黄颡鱼涎
- 一颗针
- 鹿梨
- 石龙子
- 大百解薯
- 冬葵根
- 漏斗菜
- 稗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