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藤
《中华本草》:棉花藤
拼音注音
Mián Huā Ténɡ
别名
山木通、木通、川本通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毛茛科植物钝齿女萎的藤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ematis apiifolia DC.var obtusidentata Rehd.et Wils.[C.obtusidentata(Rehd.et Wils. Hj.Eichler)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集,刮去外皮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钝齿女萎,藤本,茎长3-4m。新枝被杖贴短柔毛。三出复叶;叶柄长5-10cm,被短柔毛;中央小叶片宽卵形,长5-10cm,宽4.5-8.5cm,常不明显3裂,先端渐尖,基部多截形或近心形,边缘有少数钝牙齿较少,表面疏生伏贴短柔毛,背面密被白色短柔毛。圆锥花序有多数花,腋生,比叶为短,花序梗均被伏短柔毛;萼片4,白色,开展,倒卵形,长7-9mm,两面被短柔毛;雄蕊多数,花丝比花药长5倍,无毛;心皮多数,被毛。瘦果纺锤形或狭卵形,干后黑色,宿存花柱长约2cm,被白色羽状毛。花期7-9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400-2300m的山坡灌丛中或阳坡沟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,茎藤呈细长圆柱形,略扭曲,直径1-4mm;表面黄绿或绿褐色,有纵棱及节,质脆易折断。叶对生,为三出复叶,具长柄;小叶片黄绿色或灰绿色,密被柔毛,边缘有疏锯齿。气微,味微苦。
性味
味苦;性凉;小毒
归经
肝;膀胱经
功能主治
消食止痢;利尿消肿;通经下乳。主食滞腹胀;泄泻痢疾;湿热淋证;水肿;妇女闭经及乳汁不通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卤地菊
- 木香花
- 母猪菜
- 毛叶三条筋
- 毛杨梅根皮
- 牡蒿
- 兰香草
- 木蓝
- 磨盘草
- 杧果叶
- 美汉草
- 柳杉叶
- 毛冬青
- 篱栏子
- 六月瓜
- 猕猴桃藤中汁
- 木棉皮
- 木竹子皮
- 米面蓊叶
- 芒根
- 榈木
- 毛果小甘菊
- 毛枝卷柏
- 毛毡草
- 牡丹三七
- 绿绒蒿
- 绿萼水珠草
- 牡荆茎
- 猫爪草
- 木莲果
- 勒鱼
- 芒小米草
- 楼梯草根
- 狼肉
- 毛足铁线蕨
- 簕苋菜
- 绿花耧斗菜
- 绿青
- 木槿皮
- 冷杉果
- 米面蓊根
- 米麦麨
- 栗寄生
- 灵芝
- 篱笆竹
- 毛鬼头伞
- 丽子藤
- 凉薯
- 木蜡树叶
- 绵枣儿
- 毛蕊老鹳草
- 毛蕨根
- 乱草
- 六棱麻
- 兰花参
- 罗汉松根皮
- 木豆
- 李子
- 绵藤
- 芒花
- 留师蜜
- 了哥王根
- 牡蛎肉
- 猕猴桃藤
- 柃寄生
- 柳树寄生
- 毛叶巴豆树
- 毛扭藓
- 毛葡萄根皮
- 毛黐头婆
- 了哥利
- 兰屿肉豆蔻
- 木椒根
- 冷水丹叶
- 老枪谷叶
- 勒马回
- 木薯
- 木蹄
- 岭南杜鹃
- 梅核仁
- 柳叶蒿
- 美登木
- 母丁香
- 毛叶天胡荽
- 灵寿茨
- 丽江山慈菇
- 兰石草果
- 卵叶贝母兰
- 栗叶
- 毛八角枫
- 毛稔根
- 毛笋
- 毛蜂斗草
- 牡荆沥
- 罗伞草
- 罗布麻叶
- 罗星草
- 盲肠草
- 罗汉松
- 杧果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