龙骨风
《中华本草》:龙骨风
拼音注音
Lónɡ Gǔ Fēnɡ
别名
飞天蠄蟧、大贯众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桫椤科植物桫椤的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sophila spinulosa(Wall.ex Hook.)Tryon[Cyathea spinutosa Wall.ex Hook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削去坚硬的外皮,晒干。
原形态
大型树状蕨类,主干高达3-5m。深褐色或浅黑色,外皮坚硬,有老叶脱落后留下的痕迹。叶顶生呈树冠状;叶柄粗壮,长50-70cm,禾秆色至棕色,连同叶轴下密生短刺,基部密生棕色线状披针形鳞片;叶片大,纸质,椭圆形,长1.3-3m,宽60-70cm,三回羽状分裂;羽片12-16对,互生,有柄;狭椭圆形,中部的长30-36cm,宽14-16cm;二回羽片16-18对,互生,近无柄;线状披针形,长7-10cm,宽1-1.4cm;末回裂片15-20对,互生,披针形,长5-7mm,宽2-3mm,边缘有钝齿,背面有小鳞片;叶脉羽状,侧脉分叉。孢子囊群圆球形,生于侧脉分叉处凸起的囊托上,囊群盖圆球形,膜质,顶端开裂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-1000m的溪边林下草丛中或阔叶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广西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1.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或扁圆柱形,直径6-12cm。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,常附有密集的不定根断痕和大型叶柄痕,每一叶柄痕近圆形或椭圆形,直径约4cm,下方有凹陷,边缘有多数排列紧密的叶迹维管束,中间亦有叶迹维管束散在。质坚硬,断面常中空,周围的维管束排成折叠状,形成隆起的脊和纵沟。气微,味苦、涩。[br]2.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:表皮细胞棕色,壁薄。基本组织中散有分体中柱,可见粘液细胞及叶迹维管束。分体中柱围以内皮层,厚壁细胞环带,维管束周韧型。粘液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,直径200-250μm,薄壁细胞含少数淀粉粒。
化学成分
含桫椤黄酮(hegoflavone)A,即2,3-二氢-3"'-羟基-6,6"'-双芹菜素(2,3-dihydro-3"'-hydroxy-6,6"'-biapigenin),桫椤黄酮B即2,3-二氢-6,6"'-双木犀草素(2,3-dihydro-6,6"'-biluteolin),环鸦片甾烯醇(cyclolaudenol),环木菠萝甾醇(cycloartenol),5-胆甾烯醇(cholest-5-enol),24-甲基-5,22-胆甾二烯醇(24-methylcholesta-5,22-dienol),24-甲基-5-胆甾烯醇(24-methylcholest-5-enol),24-乙基-5,22-胆甾二烯醇(24-ethylcholesta-5,22-dienol),24-乙基-5-胆甾烯醇(24-ethylcholest-5-enol)和24-乙基-5α-胆甾醇(24-ethyl-5α-cholestanol)。
性味
微苦;平
归经
肾;胃;肺经
功能主治
祛风除湿;活血通络;止咳平喘;清热解毒;杀虫。主风湿痹痛;肾虚腰痛;跌打损伤;小肠气痛;风火牙痛;咳嗽;哮喘;疥癣;蛔虫病;蛲虫病及预防流感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炖肉。外用:适量,煎水洗,或取鲜汁涂搽。
临床应用
飞桃冲剂:飞天蠄蟧30g,五指毛桃45g,胡颓子叶15g,山白芷(羊耳菊)9g,鱼腥草24g。加水煮沸4小时过滤,滤液浓缩成浸膏状;加乙醇使含醇量达80%,静置过夜,过滤,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浸膏状,加淀粉,制成颗粒,60℃烘干,过筛,分装,每包6g。功能清热止咳。主治慢性气管炎。每次3g,每日2次,20d为1个疗程。(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)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虾筏草
- 铁
- 一枝黄花
- 黄裙竹荪
- 绵枣儿
- 钓鱼秆
- 亮叶桦皮
- 西南鹅掌柴
- 金乌贼(海螵蛸)
- 雄黄兰
- 紫薇皮
- 蒌蒿
- 辛夷
- 鲛鱼
- 麂子草
- 白鹇
- 都拉鸢尾
- 豆叶七
- 吊山桃
- 鹅绒藤
- 肉半边莲
- 蜘蛛抱蛋
- 红管药
- 蜀葵子
- 粳米
- 猪骨
- 榕树皮
- 光叶水苏
- 鸡油菌
- 钉头果
- 盾翅藤
- 驴耳风毛菊
- 野京豆
- 接骨风
- 芦荟叶
- 矩圆石韦
- 鸡屎树
- 中华莛子藨
- 铁线莲
- 短叶蹄盖蕨
- 黄缅桂果
- 大过山龙
- 鲛鱼胆
- 刺蒺藜
- 水芹菜
- 半枫荷
- 白花蛇舌草
- 铁树
- 两色瓦韦
- 桂树根
- 琥珀
- 银柴胡
- 大三叶升麻
- 白鹤灵芝
- 小年药
- 郎伞木
- 倒吊蜡烛
- 费菜
- 肾子藤
- 水龙骨
- 白升麻
- 陈冬菜卤汁
- 小叶金鸡尾巴草
- 路旁菊
- 瑞苓草
- 地涩涩
- 大苦草
- 顺江木
- 野扁豆
- 独椒
- 蕤仁
- 南瓜瓤
- 山杨柳
- 米饭花
- 铜钱菌
- 黄堇
- 常春藤
- 獭骨
- 扇叶阴地蕨
- 虎斑游蛇
- 松树梢
- 红川乌
- 藤三七
- 黑心蕨
- 竹节参
- 盒子草
- 山皂角
- 无风自动草
- 红鸡踢香根
- 直立百部
- 赤火绳
- 小木通
- 九子不离母
- 金凤毛
- 半边藕
- 铁脚威灵仙叶
- 榕树胶汁
- 芦子兰
- 萍蓬草
- 小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