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球子
《中华本草》:冰球子
拼音注音
Bīnɡ Qiú Zǐ
别名
山慈菇、毛慈姑、泥宾子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山兰的假鳞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reorchis patens(Lindl.)Lindl.采收和储藏:春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山兰,多年生草本。假鳞茎近球形,直径约1cm。数个相连生于匍匐状的根茎上,有2圈环纹,着生稀疏纤维,顶生1-2叶。叶片狭披针形,长达30cm,宽1.2-2.2cm,先端渐尖,基部收窄成柄。花葶侧生于假鳞茎顶端,长达53cm,下部被2枚膜质筒状鞘;多花排成长8-20cm的总状花序;小苞片短,狭披针形;花黄褐色,花被略向外反折;萼片和花瓣近等大,长7-10mm,宽约2mm,中萼片狭长圆形,侧萼片和花瓣镰状长圆形;唇瓣白色带紫斑,3裂,侧裂片狭镰刀状,长约为中裂片的1/2,中裂片楔状倒卵形,前缘皱波状,合蕊柱长约6mm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中山区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。
化学成分
含多种氨基酸(amino acid)。
性味
味甘;辛;性寒;小毒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消肿散结。主痈疽疮肿;无名肿毒;瘰疬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未,每日1.5-3g;或入丸剂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注意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“本品较地胆毒性大,多外用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冰球子
别名
山慈姑、山兰
来源
兰科冰球子Oreorchis patens (Lindl.) Lindl.,以假鳞茎入药。
生境分布
四川。
性味
甘、辛,寒。有小毒。
功能主治
解毒行瘀,杀虫消痈。主治痈疽疮肿,瘰疬,无名肿毒。
用法用量
0.5~1钱,作散剂或丸剂。
注意
本品有毒,多作外用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岩梭
- 原羚角
- 芒小米草
- 金钱苦叶草
- 蕗蕨
- 假刺藤
- 万年藓
- 阿育魏实
- 毛毡草
- 鼠肝
- 岩酸
- 白对节子叶
- 匙羹藤
- 豉汁
- 臭黄荆叶
- 刺栗子
- 大浮萍
- 防己
- 地筋
- 广州山柑
- 锅粑
- 黑种草子
- 海松子
- 铧尖草
- 桦革裥菌
- 火棘
- 胡枝子
- 箭杆风
- 昆明水金凤
- 镰片假毛蕨
- 两面针
- 绿矾
- 蚂蝗七
- 毛女贞
- 牛胆参
- 茵芋
- 线叶蓟
- 牛耳散血草
- 牛角七
- 秋海棠
- 肉豆蔻
- 乳花
- 砂仁花
- 桑螵蛸
- 三面刀
- 山苦菜
- 山紫菀
- 石仙桃
- 四季春
- 田麻
- 獭肉
- 乌饭子
- 天王七
- 乌苏里黄芩
- 小金樱子
- 兴安毛连菜花
- 鸭脚茶
- 棕榈
- 玉蜀黍叶
- 蔓胡颓子根
- 尖齿耳蕨
- 长叶柄野扇花
- 异叶青兰
- 蒒实
- 消石
- 华东阴地蕨
- 女儿红根
- 赛繁缕
- 木锦鸡儿
- 黄水枝
- 芸香
- 多花沿阶草
- 林背子
- 老虎须
- 大驳骨丹
- 洋蓍草
- 汝兰
- 白花猪母菜
- 毒根斑鸠菊
- 楠木
- 土荆皮
- 毛叶轮环藤
- 水翁花
- 丝瓜叶
- 鸱肉
- 毛叶楼梯草
- 白果根
- 云南希草
- 大瓦韦
- 黑山蔗
- 铁脚草
- 七星鱼
- 南枳椇
- 鲮鱼
- 香槐
- 核桃青龙皮
- 铅霜
- 假葡萄
- 赤雹
- 扶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