矮人陀
《*辞典》:矮人陀
拼音注音
ǎi Rén Tuó
别名
狗头七、岩七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,见肿消、鹿衔草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
出处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牛舌三七的块根。秋季采挖,洗净,切片,晒干或研末备用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0~60厘米。块根肉质,呈不规则块状,外皮黄色。茎直立,上部多分枝,具纵棱。叶基部簇生,具短柄;长卵形或近匙形,大小不一,先端钝或微尖,基部楔形,叶缘波状或羽状浅裂,上面深绿色,下面紫红色,两面均疏被长毛。头状花序排列疏散;总苞钟形,苞片1列,狭披针形,被毛,基部具小苞片数枚;花全部管状,橙黄色。瘦果线形,细小,有棱,冠毛多数,白色,柔软,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潮湿的沟边、路旁、山坡、石缝、疏林下。分布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苦,寒,有小毒。"
功能主治
活血,止血,消肿,解毒。治跌打损伤,产后瘀滞,衄血,吐血,风湿痛,乳腺炎,痈疮疖肿。
①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"治产后瘀血,红肿。"
②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活血祛瘀,止血,消肿。治跌打损伤,衄血,吐血,经闭,乳腺炎,痈疖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治风湿痛,胃痛,皮炎,湿疹:紫背天葵二至三钱。煎服。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矮人陀
拼音注音
ǎi Rén Tuó
别名
狗头七
来源
菊科矮人陀Gynura pseudo-china (L.) DC. [G. bodinieri Levl.],以块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西、广东、云南、贵州。
性味
苦,寒。有小毒。
功能主治
舒筋活血,凉血,止血。主治贫血或失血过多,风湿痛,跌打损伤,胃痛,疖疮痈肿,皮炎,湿疹。
用法用量
2~3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藕节
- 雀舌草
- 雀麦米
- 麻滓
- 铁扫竹
- 矮杨梅果
- 桉油
- 高山瓦韦
- 青头雀
- 青蛇藤
- 马鬃参
- 天麻子
- 山甘草
- 青海防风
- 鹊
- 青羊角
- 鳕鱼鳔
- 苦天茄
- 庵闾
- 豆黄
- 香叶树
- 青稞
- 饱饭花枝叶
- 粉萆薢
- 大伸筋
- 透骨草
- 铜皮
- 四方藤
- 铜棒锤
- 铁线草
- 铁力木
- 清香桂
- 铅
- 黑海参
- 驱虫斑鸠菊
- 铁罗伞
- 铁脚草
- 青竹标
- 香樟果
- 马蹄叶
- 苦夭
- 苎花
- 高山金挖耳
- 鞘菝葜
- 透骨香根
- 铁仔
- 贵州卷柏
- 黄锁梅叶
- 芋
- 黑头草
- 鹅涎
- 铁锈
- 铁篱巴果
- 峨屏草
- 铁
- 瓢瓜
- 青蒿囊虫
- 二叶舌唇兰
- 苹果
- 雀麦
- 鼠李皮
- 铁线莲
- 矮陀陀
- 飞扬草
- 茱苓草
- 藕粉
- 青羊胆
- 铁骨银参
- 过江龙子
- 糖芥
- 红丝线
- 峨眉黄芩
- 千脚虫
- 朱砂根
- 狗牙根
- 人面子根皮
- 高梁泡叶
- 青榨槭
- 鳍蓟
- 柳叶亚菊蒿
- 牛藤
- 黑豆衣
- 六月寒
- 凹裂毛麝香
- 铁海棠
- 鸜雉
- 青钱柳叶
- 鼠曲草
- 蛇王藤
- 青龙藤
- 青竹标根
- 鹈鹕脂油
- 榼藤
- 黄莲花
- 野豇豆
- 露水草
- 多穗石柯
- 稻草
- 短齿楼梯草
- 黄毛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