鲮鲤
《*辞典》:鲮鲤
拼音注音
Línɡ Lǐ
别名
石鲮(《临海异物志》),龙鲤(郭璞《江赋》),鳞鲤(《本草图经》),石鲮鱼(《纲目》)。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肉或全体。全年均可捕捉。遇着时撒泥砂于其身上,或使猎犬到洞穴寻找。鲮鲤见狗或被撒上泥砂,即蜷缩成团,此时极易捕捉。
原形态
体形狭长,成兽体长差异很大,由50~100厘米。头呈圆锥形。吻尖,舌细长,无齿。耳小。尾扁平而长,尾背略隆起。前肢略长于后肢,各具五趾,有坚而锐利的爪。从头、背、体侧至尾端均被以覆瓦状排列的硬角质鳞片,鳞片黑褐色或灰褐色,鳞片间杂有稀毛;背鳞阔菱形;腹侧、前肢近腹部内侧和后眩鳞片呈盾状,中央有龙骨状突起;尾,侧鳞片星折合状。下颔、两颊、眼、耳部过胸腹部至尾基部无鳞片而被稀疏的棕色硬毛。雌兽胸部有乳头2对。
栖于丘陵或树木潮湿地带,掘洞穴居。夜出觅食,食物主要为白蚁、黑蚁。也食蜜蜂等昆虫。能爬树游水。受敌时踡成一团。常雌雄同居。
生境分布
分布广东、海南岛、广西、云南、贵州、湖南、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浙江、安徽、江苏等地。
性味
《纲目》:"甘涩,温;有毒。"
功能主治
《医林纂要》:"杀虫,行血,攻坚散瘀,治痹通经。"
复方
治大麻风:活鲮鲤一个,拣最大者。用生桐油一斤(小者桐油半斤),先用雄黄末一钱,没药末七分,黄枪末一两,共搅入生桐油使匀。将鲮鲤架起,下用炭火熏灼,使其口渴,即能张口,然后将药末和油灌入口内,不吃再烘,以油吃完为度,再加大火,将鲮鲤炙酥,研为细末。另加百草霜一两,共研细,入瓷瓶内,封紧不可泄气。每用五钱,以烧酒调服,上用棉被重盏卧一时许,候满身汗出,隔一日再如法服五钱。复后七、八日,身面如蛇壳脱皮。(《串雅内编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雷公连
- 鲤鱼目
- 鲤鱼脂
- 驴蹄草
- 鬣羚角
- 路边姜
- 驴肉
- 轮伞五加
- 鲤鱼胆
- 辣子草
- 连翘
- 镰叶马蔺根
- 露兜竻心
- 红活麻
- 连钱草
- 零陵香
- 露兜簕
- 鲮鱼
- 辣辣菜
- 鳞花草
- 辣椒茎
- 灯心草
- 鹤草芽
- 桃叶
- 泥炭藓
- 昆明堵喇
- 篱栏子
- 阳桃
- 小柿子
- 紫青藤根
- 凤凰毛
- 紫花一炷香
- 马牙半支
- 挂金灯
- 紫玉簪叶
- 菟丝
- 石楠
- 山楂木
- 猪骨
- 牛皮
- 天脚板根
- 撑篙竹
- 花椒叶
- 虾蟆肝
- 金盏菊根
- 红豆蔻
- 苦楝寄生
- 番石榴叶
- 柿寄生
- 茉莉根
- 柠条籽
- 毡盖木耳
- 刷把草根
- 西番莲
- 小无心菜
- 天仙子
- 浙桐皮
- 亚婆潮
- 假芫茜
- 油渣果
- 胡桃青皮
- 鸢嘴
- 臭菘种子
- 白绒草
- 野蘑菇
- 银边翠
- 鸡骨香
- 金甲豆
- 鳢鱼肠
- 马牙贯众
- 梅
- 猫肝
- 峨嵋耳蕨
- 南五味子
- 吉丁虫
- 刺蓬花
- 省雀花
- 红大戟
- 玉屑
- 鼠
- 水茴香藻
- 千叶独活
- 竹节草
- 水蕨
- 柏树果
- 水慈姑
- 鹤肉
- 石上蕉
- 红果冬青
- 黄堇
- 大头茶
- 花鱼
- 马交儿
- 匙叶龙胆
- 麻疯树
- 蠵龟筒
- 顺江木
- 木鳖子
- 响铃豆
- 川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