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苎麻
《中华本草》:野苎麻
拼音注音
Yě Zhù Má
别名
野麻、大接骨、八楞麻、双合合、老母猪挂面、牛鼻子树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束序苎麻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oehmeria siamensis Craib采收和储藏:全年可采。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,高1-3m。小枝疏或密被短伏毛;芽卵形或狭卵形,长2-5mm,鳞片三角状卵形。叶对生,叶柄长2-10mm;叶片狭卵形或椭圆形,长5-15cm,宽2-8cm,先端短渐尖或急尖,基部浅心形或圆形,边缘具小牙齿,两面疏被短伏毛;基出脉3条。穗状花序2-4条,生于叶腋,枝顶部的花序单生叶腋;花单性。团伞花序,密集,互相邻接;苞片卵形或椭圆形,宿存。雄花花被片4,椭圆形,合生至中部;雌花花被纺锤形,先端有3个小齿,外面被柔毛。瘦果略作纺锤形,宿存花被片外被短糙伏毛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地阳坡灌丛中或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淡;性平
功能主治
清热除湿;祛风止痒;活血调经。主腹痛;泄泻;风湿痹痛;湿疹;皮肤瘙痒;经闭;痞块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银毛委陵菜
- 鱼翅
- 白牛胆
- 野藿香
- 野荔枝
- 扁竹根
- 野葱
- 香柏
- 白花丹
- 野荞麦
- 轮叶铃子香
- 白花猪母菜
- 阴香
- 北豆根
- 白花蛇目睛
- 野苋菜
- 白地牛
- 白皮
- 白对节子叶
- 银边翠
- 铁苋
- 银叶树
- 白犁头草
- 十萼茄
- 酸浆
- 白常山
- 白及
- 巴豆霜
- 迎山红
- 白尼参
- 白叶藤
- 白花蛇舌草
- 紫葳茎叶
- 白云瓜花
- 野鸡脑
- 鹰不泊
- 布狗尾
- 野西瓜苗
- 白苏
- 野苦荬菜
- 落地小金钱
- 白芥子
- 白鹇
- 芭蕉头
- 野草香
- 绿花独活
- 白九股牛
- 扁竹测
- 白花丁香
- 白独活
- 白接骨
- 羊角扭
- 紫麻
- 皱叶南蛇藤
- 竹节草
- 紫薇花
- 玉簪花
- 旋花
- 乌毛蕨贯众
- 降龙草
- 小酒瓶花
- 巴戟天
- 细叶七星剑
- 玉簪
- 纤花千金藤
- 罗望子叶黄檀
- 野甘草
- 乌桕木根皮
- 石楠
- 楸子
- 乌桕
- 白云瓜皮
- 白绿叶果实
- 野黄皮
- 苏铁蕨
- 马兰
- 镜面草
- 鸬鹚(鸬鹚)
- 乌鳢
- 白三百棒
- 冷水花
- 肉根还阳参
- 鹿藿
- 山姜花
- 透明草
- 虎掌草
- 黄花补血草
- 山梅花
- 柿子
- 蓑草根
- 千金藤
- 木本猪毛菜
- 散尾葵
- 广西九里香根
- 青藏虎耳草
- 地肤子
- 蒲草根
- 柃木
- 藜茎
- 篱天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