薄荷露
《中华本草》:薄荷露
拼音注音
Bò He Lù
英文名
distilled liquid of Wild Mint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薄荷鲜茎叶的蒸馏液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entha canadaensis L.
原形态
多年生芳香草本,茎直立,高30-80cm。具匍匐的根茎,深入土壤可至13cm,质脆,容易折断。茎锐四棱形,多分枝,四侧无毛或略具倒生的柔毛,角隅及近节处毛较显着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2-15mm;叶形变化较大,披针形、卵状披针形、长圆状披针形至椭圆形,长2-7cm,宽1-3cm,先端锐尖或渐尖,基部楔形至近圆形,长级在基部以上疏生粗大的牙齿状锯齿,侧脉5-6对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具柔毛及黄色腺鳞,以下面分布较密。轮伞花序腋生,轮廓球形,花时径约18mm,愈向茎顶,则节间、叶及花序递渐变小;总梗上有小苞片数枚,线状披针形,长在2mm以下,具缘毛;花柄纤细,长2.5mm,略被柔毛或近无毛;花萼管状钟形,长2-3mm,外被柔毛及腺镤,具10脉,萼齿5,铗三角状钻形,长约0.7mm,缘有纤毛;花冠淡紫色至白色,冠檐4裂,上裂片先端2裂,较大,其余3片近等大,花冠喉内部被微柔毛;雄蕊4,前对较长,常伸出花冠外或包于花冠筒内,花丝丝状,无毛,花药卵圆形,2室,药室平行;花柱略超出雄蕊,先端近相等2浅裂,裂片钻形。小是对果长卵球形,长0.9mm,宽0.6mm,黄褐色或淡褐色,具小腺窝。花期7-9月,果期10-11月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为无色的水溶液,有落荷的特殊香气,有清凉感。
性味
味辛;性凉
功能主治
散风热;清头目。主风热客表;头痛;目赤;发热;咽痛;牙痛
用法用量
内服:3-6ml,水冲
注意
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体虚及素有鼻衄者不宜。
各家论述
1.《金氏药帖》清凉解热。2.《纲目拾遗》:凉隔,发汗。3.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和中,疏逆,发汗,解热,宣滞,凉隔,清头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薄荷露
拼音注音
Bò He Lù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鲜茎叶的蒸馏液。
性味
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"辛,凉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①《金氏药帖》:"清凉解热。"
②《纲目拾遗》:"凉膈,发汗。"
③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"和中,疏逆,发汗,解热,宣滞,凉膈,清头目。治头痛,热嗽,皮肤痧疹,耳目咽喉口齿诸病。"
用法用量
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:"体虚及素有鼻衄者不宜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三角风
- 滚山虫
- 花蕊石
- 黄花香
- 牛舌草
- 川滇桤木
- 广东金钱草
- 水底龙
- 金刚刺
- 苦草
- 红毛毡
- 老鸦嘴
- 将军树
- 猕猴桃藤中汁
- 石香葇
- 野鹅脚板
- 稻草
- 女贞叶
- 飞扬草
- 赤火绳
- 丁香蓼
- 飞机草
- 消毒药
- 短蕊万寿竹
- 追风伞
- 猴骨
- 三叶排草
- 栗子
- 黄葛树
- 鷩雉
- 接骨木
- 紫草
- 大皂角
- 楮皮间白汁
- 绿茎槲寄生
- 喜树皮
- 甘蓝
- 酸水草
- 仙掌子
- 佛手柑
- 杨梅叶蚊母树根
- 越橘果
- 盒果藤
- 东廧子
- 降香
- 竹节参
- 柳白皮
- 甜茶藤
- 小丁香
- 软枣子
- 柞木枝
- 鹿蹄肉
- 七厘丹
- 华山矾根
- 野三七
- 狭叶山胡椒
- 六轴子
- 枇杷叶露
- 蚕豆壳
- 毛黄堇
- 榆枝
- 毛柴胡
- 刺葡萄
- 椴叶独活
- 芨芨草
- 九龙藤
- 露兜竻花
- 茱苓草
- 小叶柳
- 麻腐
- 太平莓
- 山蚂蝗
- 水龙胆草根
- (鱼彭)鱼鳃
- 家独行菜
- 苦天茄
- 三叶青
- 米皮糠
- 衡州乌药
- 一味药
- 翼核果
- 藜茎
- 宁波溲疏
- 山莨菪
- 莿(木冬)
- 红白二丸果
- 姬蕨
- 肖菝葜
- 小扁草
- 大散血
- 莲生桂子草根
- 玉蜀黍根
- 菟丝
- 鹅掌揪根
- 过江龙子
- 一枝蒿
- 金腰燕
- 野鸦椿根
- 铁篱笆
- 桦木皮